D5(8.16)華山-臨潼高速-西臨高速-驪山-西安 早上七時辦好退房手續,赴登華山的接駁車站;將車停在山腳下的早餐店門口,早餐僅6元,店主人還要收停車保管費10元。然後改搭乘管理站的專車前往索道站,車費來回20元;由於是當日頭一批上山客人,纜車站人數不多,纜車票來回110元,甚貴。被譽為「石作蓮花雲作台」的西嶽華山,位於陝西西安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古稱太華山,海拔2154.9公尺居五嶽之首。 徒步登華山的起點 華山峪底溪流 好命的狗看著華山辛苦的勞動人民 望嶽-杜甫 西嶽嶺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華山古稱西嶽,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稱為「華山如立」。對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旅友,也能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等,這些神話傳說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華山以險奇著稱,自古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由於花崗岩縱橫節理發育及其易受風化侵蝕的岩性特點,加上南北兩大斷層錯動和東西兩側流水下切,造成華山四面如削、斷崖千尺、陡峭險峻的山勢。說到奇,它是由秦嶺支脈分水脊北側的一塊巨大完整花崗岩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 提到險,由於華山太險,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臨。秦昭王時曾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唐代在北坡沿華山峪而上,開鑿一條「自古華山一條路」的險道,即所謂「四十里路向上爬」;逶迤曲折,艱險崎嶇,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此登山道長約12公里,自峪口經青柯坪東拐走回心石溝,過峭壁懸岩上開鑿的千尺幢、百尺峽 、老君犁溝、蒼龍嶺、五雲峰、金鎖關登上主峰。 華山纜車站 晨霧瀰漫,纜車四際全被大霧所籠罩 從北峰下纜車後,沿著石階曲曲折折地前行,沿途有很多青柯樹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北峰又名雲台峰,海拔1550公尺,這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而得名 從北峰經擦耳崖、上天梯、閻王砭等險處登山 登山道路從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石梯 華山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稱為「華山如立」 華山四面如削、斷崖千尺、陡峭險峻的山勢 昨晚在玉泉院看到很多大陸內地團,都是在晚上9點沿千尺幢、百尺峽登山;聚說在翌晨5點左右可到東峰觀日台看日出,然後從雲梯上東峰,下東峰後前往華山極頂南峰及長空棧道。而我的登山路線,則是乘纜車上到北峰,其時由於晨霧瀰漫,纜車四際全被大霧所籠罩,在纜車上完全看不到周圍景色。從北峰下纜車後,沿著石階曲曲折折地前行,沿途有很多青柯樹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到達北峰,就會對華山的險有了一定的認識!北峰又名雲台峰,海拔1550公尺,這裏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恰似一座雲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五峰中最低的,卻扼守四峰的要樞,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從北峰再經擦耳崖、上天梯、閻王砭等險處,登山道路從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石梯。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這裏眼看山路鑿壁而上,都會望山退卻無功而返。 登山道路從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石梯 許多意志薄弱的遊客,來到這裏眼看山路鑿壁而上,都會望山退卻無功而返 長約百餘公尺,寬不足一公尺,中突旁收,坡度極陡的「蒼龍嶺」 蒼龍嶺是指救苦台南、五雲峰下的一條刃形山脊,屬華山著名險道之一 嶺西臨青柯坪深澗,東臨飛魚嶺峽谷,僅有這條石脊通達對岸 遊人在脊上行走,會感到心驚肉跳,心旌神搖,如置雲端,驚險非常 華山由於花崗岩易受風化侵蝕的岩性特點,造成華山奇石無數 華山以險奇著稱,自古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來到長約百餘公尺,寬不足一公尺,中突旁收,坡度極陡的「蒼龍嶺」前;蒼龍嶺是指救苦台南、五雲峰下的一條刃形山脊,屬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因嶺呈蒼黑色,勢若游龍而得名。嶺西臨青柯坪深澗,東臨飛魚嶺峽谷,僅有這條石脊通達對岸,遊人在脊上行走,會感到心驚肉跳,心旌神搖,如置雲端,驚險非常。好在兩旁設有欄杆,扶著欄慢慢往前走,眼睛別向險處看就可以了。 這裏的崖壁上就刻有「韓愈投書處」五個大字。相傳韓愈登華山攬勝,遊罷三峰下至蒼龍嶺時,見蒼龍嶺道路如履薄刃,兩邊絕壑千尺,不由得兩腿發軟,寸步難移,坐在嶺上大哭,給家裏人寫信訣別並投書求救;華陰縣令聞訊派人把韓愈抬下山。此後,山西武鄉有個叫趙文備的人,百歲時遊華山,聞韓愈投書故事,放聲大笑,並在崖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 有個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觀蒼龍嶺奇險,感慨萬端,知韓愈投書和趙老笑韓趣事,亦留詩抒懷說:「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歷代文人中對韓愈投書事也有表示異議的。明代沉顏提出「仲尼之悲麟,悲不在麟,墨翟之泣絲,泣不在絲」;他認為韓愈之哭一定另有原因,絕不是因為懼怕路險而憐惜性命。 明楊嗣昌也認為,韓愈之所以在蒼龍嶺痛哭,是因為蒼龍嶺的奇險壯美,實在太令人驚歎,以他的才華,也不能用筆墨表達出來,只好大哭一聲來抒發自愧才疏的心情。清華陰名人王宏嘉在《華山記》中記述這個故事時說,韓愈面對憲宗皇帝,面無懼色,慷慨陳詞,指出皇帝的錯誤,要皇帝改正,他的膽量是超過一般人的,怎麼會在蒼龍嶺膽怯失態呢?他認為這個傳聞一定是後人編造的。 不管韓愈是因畏險投書,還是因為感歎手中的筆無法狀寫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書,也許是兩種原因都兼而有之。而韓愈在華山留下的這段佳話卻流傳甚廣,華陰人更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韓愈肯定是上過華山的,要不他的《古意》詩又怎能把華山的玉井及蓮花渲染得那樣神奇靈異呢? 其實韓愈敬畏蒼龍嶺艱險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隋唐以前,蒼龍嶺既無階又無欄,《水經注》裏記述,行人走到這個地方,要先在嶺口的廟中向神禱告,求神賜雲,使兩側雲與嶺平,以便遊人望不見嶺兩邊的深淵。儘管如此,行人還不敢站著行走,而是騎在嶺上,一寸寸往前移動,因此,人稱又稱蒼龍嶺為搦嶺。直到唐末,嶺脊兩側始設石欄矮牆,也才有了少量的石凳、石窩。 明、清時期,隨著朝廷對華山祭祀次數增多,整修華山道路有了大的舉動,蒼龍嶺有了250級石階;因此民間有清朝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開鑿蒼龍嶺的故事,說畢沅讓石工鑿嶺時,長安城裏下了三天血雨,原來蒼龍嶺是條活龍,被畢大人鑿死了。據說從此華山斷了龍脈,再不會出楊震、楊堅那樣的大人物了。民國年間,嶺上石階增到350級,如今石階增至530餘級。 歷代謳歌蒼龍嶺的詩文很多,著名的有明王履《蒼龍嶺》詩: 嶺下望嶺上, 夭矯蜿蜓飛。 背無一仞闊, 旁有萬丈垂。 循背匍匐行, 始敢縱橫施。 驚魂及墜魄, 往往隨風吹。 攀登蒼龍嶺,體力與心神俱耗,汗流浹背,衣衫皆濕。靠著山壁休息一會兒,又繼續爬那鑿出來的一條條石梯,石梯不到一公尺寬,中間用鐵鏈分隔,大概是爲了遊人多時,有個上下左右的秩序。遊人都是戴手套攀著兩旁的鐵鏈向上攀爬,速度非常緩慢,陡峭固然是原因,但每位攀爬的遊客到峰頂後都要擺出姿勢拍照留念,才是堵塞主因。我因單人來此,自然是攀爬速度最快又最俐落的一個。 蒼龍嶺有點類似台灣的皇帝殿,但更長更陡了些,不過安全設施做的很好;途中有很多放盡力氣坐在石脊上休息的遊客。 更多相片請點閱(陝西西嶽華山) 背景音樂-戲夢-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