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已有到伊朗的打算,不過由於種種的原因,總是沒有機會踏入這個普遍被標籤為邪惡的國度。出發前從朋友、家人的口中,不難看出大眾對這個地方,總有著負面的看法、甚至擔心,當中包括我們。 數年前開始有閱讀遊記的習慣,認為這才可真正看到當地的實際情況。有次看到伊朗的遊記,作者形容伊朗是他到過最友善的國度之一,在街上常有人跟他問好,又會邀請往家中作客等等,因此而對這個好客民族產生興趣。我想今次的行程和那位作者的經歷,最大的分別是科技更普及了,他們基乎每人手中一部智能電話,最常跟你說的除了 Salam (你好) 外,便是’Selfie’了,一如那位作者所言,他們實在是很歡迎旅人到訪。 正如遇到的Couch Surfer所說,他們深信透過旅客親身的經歷,帶回自身國家的回憶,正是最好可以化解外界對伊朗的誤解。另有一個說法是,他們覺得可能這是最後機會遇到旅客如你,所以寧可對你好一些。不管原因何在,是他們的待人之道,著重的是人情味。你很少會看到他們生氣,反而常帶著笑容。 走在街上,你很容易便會變身名星,總要應接不同的Selfie請求、有的會走來和你聊天、有的會則會請你喝茶,很容易會使你放下阻隔,嘗試和當地人接觸、了解。 老套話,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真的如果你能夠到一次伊朗,你會發現一般社會上對她的認知都跟現實是不同的。 有一點是意外的,他們的家庭觀念比中國有過之中不及。和家人同住並不是新聞,一些大家庭更可能會有15-20人同一屋簷下;即使是搬開了,每星期回家團聚也是基本的,週末的晚飯齊集了30人亦是等閒事。終日要帶上頭巾的女性,在家中當然可以除下,以真面目示人。他們雖然都有智能電話,但當面對親人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後者。 和一位十多前到過伊朗的朋友談起該國,他認為當時的當地人跟政府同樣是反美的;可是今天仍然是反美的可能只有政府。記得參觀前美國領事館時,純觀察圖案的話,的確會以為伊朗跟美國有世仇。正當想走的時候,有位本地人走來說:「Excuse me, please don’t let others ‘see’ these photos, because it does not represent our people. It’s just because the government hates the American, but we do not.」 Facebook專頁:話走就走 | Your Wanderlust 網誌:http://your-wanderlust.com/ 伊朗遊記・在香港申請伊朗簽證2016更新版 伊朗遊記・簽証篇 (科威特) 2016 伊朗遊記・準備篇 2016 伊朗遊記・再遇卡塔爾航空 巧遇金國國民 Day 1 [26.3.2016] 伊朗遊記・科威特石油國半天遊 初遇波斯 Day 2 [27.3.2016] 伊朗遊記・他們真的反美嗎? Day 3 [28.3.2016] 伊朗遊記・近郊一天遊 Day 4 [29.3.2016] 伊朗遊記・再見德黑蘭・卡尚初遇熱心人 Day 5 [30.3.2016] 伊朗遊記・跟小導遊伊斯法罕 Day 6 [31.3.2016] 伊朗遊記・自然日郊遊記・臨時改plan Day 7 [1.4.2016] 伊朗遊記・閃遊亞茲德・遇上拜火教 Day 8 [2.4.2016] 伊朗遊記・設拉子・顏色的魔法 Day 9 [3.4.2016] 伊朗遊記・波斯波利斯古城・再見波斯 Day 10-11 [4-5.4.2016] 伊朗遊記・後感・想像跟現實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