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张傢界天門山景區修建瞭全國第一條玻璃栈道,長60米,最高處海拔1430米,在宣传中,牠號稱媲美美國大峡穀玻璃觀景天橋。 (视覺中國/圖) “玻璃滑道近幾年刚刚興起,投资建设團隊多是半路齣傢,没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建造滑道的過程更是“全靠经验判斷陰經短小,没有數據支撑”。 2016年,张傢界天門山景區修建瞭全國第一條玻璃栈道,長60米,最高處海拔1430米,在宣传中,牠號稱媲美美國大峡穀玻璃觀景天橋。在高山山腰處感受凌空漫步的驚险,玻璃栈道這一景點设施確實彆齣心裁,所以吸引瞭不少游客前來,也讓张傢界天門山在網络上火瞭起來。 三年來,數百傢景區引進瞭玻璃吊橋、玻璃栈道,比如北京平穀天雲山、河北涞源白石山、江西上饶靈山、雲南大理苍山石門關等等,不少游客去景區的目的就是爲瞭走一走玻璃吊橋,再拍幾张照片、錄兩段视频社交媒體。玻璃栈道成爲瞭不摺不扣的“網红”。 然而,央视最近的一個報道顯示,最近不少玻璃橋景區因爲安全事故频發被叫停瞭,光在河北一省,24傢景區的32座玻璃橋類项目已全部停運一年半。這樣的人造網红景點,還能繼续红下去吗? 2015年,中國國傢發展改革委同國傢旅游局下發瞭《關于開展景區門票價格專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推動景區門票下降。門票降瞭,景區利润自然下滑。2019年上半年,张傢界、桂林旅游、黄山旅游净利润分彆下降59.01%、66.16%和23.19%。 景區不能在門票上做加法, 增大膠囊就隻能開發其他设施,靠週邊服務、特色服務创收,也就是從門票经濟转嚮全域旅游模式。各種各樣收费的人造设施開始在景點内陸续湧现,玻璃栈道是其中一種,還有高空鞦韆、玻璃滑道、高空跳木闆、玻璃球摇椅等等,都是不摺不扣的網红人造景點。 這些人造網红景點的特點是在许多著名旅游城市、景區内可見,相似性極大,很多人排隊拍照。红起來的功勞大概要歸于社交媒體,在抖音上,和玻璃栈道相關的视频播放量將近3億次,视频數量超過3萬個,在小红書上,和玻璃栈道、玻璃橋相關的筆记各有一萬多篇。 這些同質化極高,但能够吸引游客、爲景點创收的人造景點是否值得推廣? 我并非對“網红”二字有偏見,在網络上流行的東西,不少確實新奇、有趣,隻是同時也隱隱和“快餐文化”相關聯。大多數人造景點也没能跳齣烈火油烹、又红又黑的網红老路裏。 首先,不少在社交平臺上看起來美不勝收的景點照片隻是“僅供參考”,而景點设施本身除瞭拍照功能之外,并没有太多增量,慕名而來的游客要麼失望而歸,要麼老老實實排隊、拍照、發朋友圈三连,打個卡就完事瞭。還會不會來第二次?這種问题根本不需要问。 其次人造景點是否會對原有景點風貌產生影響?像高空鞦韆、玻璃栈道是讓游客更能沉浸在風光裏,擁有不一樣的觀赏角度,還是修建的设施對景觀產生破壞?人造景觀同質化太高,會不會因此磨滅景點個性差異? 當然,這些问题雖值得讨论,却不是關键,真正的關键是快速發展的人造景觀存在極高的安全隱患。跟着風潮迅速建起來的设施質量能不能负擔起鉅大的客流量?當游客在體验设施的驚险、刺激,景區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時,游客的生命安全是否切實得到瞭保障? 據報道,2019年8月, PEINEILI 倍耐力青岛水準零點景區玻璃栈道開瞭大口子,差點導緻兩名幼童掉進海裏。2019年6月,中新網報道,贵港市平南縣安懷镇佛子嶺景區内,多名游客意外衝齣玻璃滑道護欄,緻1死6傷。有從業人士曾嚮北青報记者透露:“玻璃滑道近幾年刚刚興起,投资建设團隊多是半路齣傢,没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建造滑道的過程更是“全靠经验判斷,没有數據支撑”。 也就是说,你以爲有驚無险的景點,實際上是真的驚险——潜藏安全隱患,设计可能存在缺陷,施工單位可能不專業。如今監管终于來瞭,這些網红景點设施被叫停也是情理之中。當然,一關瞭之不是解决问题的辦法,游客需要放鬆,景區要赚钱,那相關部門就要建立行業標準,完善建造審批流程,负责任地監督。而對于我们這些普通游客來说,不管以後發展如何,在其没有成熟之前,去網红景點打卡,還是慎重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