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历史上首次5月期油价格曾经跌到-40美元一桶。网上有网友调侃说:“今年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不断见证历史。”那么我们就从历史角度看目前全球货币系统,探讨一下问题在哪里。 前文《美联储控制权终易手》分析了美联储成立后,催生全球的高利贷经济。千百年来人类以辛勤工作储蓄为美德,借贷为万不得已的手段,是见不得人的。皆因人类历史以金本位或实物商品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期间偶尔出现纸钞,最后都是以通货膨胀而失败告终。而美联储出现后,颠覆人性,逐渐向无锚印钞靠拢,美其名曰国家信用。难道以前政府发行的纸钞不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 当然现代纸钞发行制度方面比古代优越得多,也巧妙得多。这里先不展开分析,等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说。不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鼓励人以借贷为荣,多借贷多消费,辛劳工作储蓄的后果就是追不上房价和股价。从而鼓励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更可怕的是华尔街通过美联储控制美国这个强大国家之后,为了达到控制全球的目的,通过借钱给敌对双方从而挑起战争,在最后时刻切断其中一方的借贷来决定胜负。而只有到了最后一刻,你才知道谁是华尔街的最爱。其实只要最后是美国出来收拾残局,战败国的借贷当然是新政府来归还。 一个例子就是纳粹德国的崛起离不开华尔街的大力资助。关键人物就是希特勒的经济部长亚尔马 霍雷斯 格里雷 沙赫特。这位大哥的父亲德裔美国公民,他的父亲为纽约公平信托公司工作了将近30年。这家公司其实是JP摩根旗下的公司。 年轻的沙赫特博士秉承父业,进入德雷斯顿银行。他本人出众的能力加上老头子在金融界广泛的人际关系,沙赫特一帆风顺,很快成为引起关注的金融精英。1916年,他成为德国国家银行的董事之一。1923年,沙赫特临危受命,拯救灾难中的德国货币流通体系。 他首先改革货币,用新的地产抵押马克(Rentenmark)取代极度滥发的旧马克。然后他跑去华尔街。1924年,以美国银行的查尔斯道斯为首的委员会推出了“道斯计划”,1924-1928年内总计8亿美元贷款流向德国,帮助它偿还凡尔赛条约的赔款,利息收益直接投资于德国市场。同时,国联调停法比两国撤军,接管鲁尔工业区。时来天地皆同力,沙赫特一旦心中有底,立刻果断地行动起来,用国家银行黄金储备为基础的新马克,以一比三十亿的悬殊比率兑换旧马克,到1924年8月这个过程基本完成,马克汇率开始在国际市场上稳定下来,国际投机者逐渐停止了对它的攻击。折磨德国的漫长通货膨胀结束了,乱云犹飞,千山已渡,沙赫特经此一役,证明自己不愧为金融奇才!1928年,沙赫特率领德国国家银行代表团,与美国为首的国联赔款委员会谈判签订了“杨计划”,它是道斯计划的延续,德国每年只要付赔款额的1/3,剩下的部分可以推迟。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胡佛总统干脆提议暂停德国赔款的90%。等到1933年纳粹上台,就压根一分钱都不给了 道斯计划和杨计划背后,都站着华尔街金融巨鳄摩根的庞大身影。道斯计划,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卡罗尔奎格雷的研究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一个JP摩根产物”,而杨计划的这位“杨”——Owen Young,直接就是JP摩根派出的代表。这两个计划最大程度保证了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 美国资本集中在电力、钢铁、化工几个大的行业中,大展拳脚滚雪球,恰恰是这里生长出的垄断寡头,为希特勒的竞选活动提供了主要资助,进而为他发动的战争承担经济支持。1924年到1933年,在道斯计划和杨计划之下,通过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 这三家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美国的投资者直接进了它们的董事会,顺便说一句,战后他们都没有因为给希特勒的政治献金受到审问。 经过6年的资本输出,现在德国总共欠了美国70多亿美元,整个国民经济高度依赖美资。不久沙赫特与魏玛政府闹得不愉快而辞职。这次离职对沙赫特的影响是微妙的,首先深觉羞辱,他是第一个没到任期就被赶下台的帝国银行主席;同时也委屈和愤怒,且不说当年力挽狂澜拯救通胀的功劳,就是这两年领着谈判队伍,寸土必争一条一条争取到的利益被政府漠视,也让他觉得寒心。他离职后马上去了美国,应邀在各大学里演讲,会见各界名流尤其是华尔街的同事,抨击凡尔赛条约,鼓吹德国经济复兴。就在这次旅途上,沙赫特读到了《我的奋斗》。 希特勒的作品1931年之后,沙赫特开始运用他的声望、人脉和杰出的理财本领,为希特勒经营竞选资金。1932年11月,沙赫特成功发动了一次德国工业和金融界大规模联名上书,由他领衔,要求兴登堡总统任命希特勒为帝国总理。1933年1月底,希特勒戏剧性地当上台,2月宣布竞选总统,沙赫特为他组织了一个晚会,在他的惊人能量作用下,与会者涵盖了工业界的大部分巨头,包括I.G.法本及其美国分公司,克虏伯军火公司,通用电力,德国汽车协会,联合钢铁公司,电报电话公司;当场筹资3百万马克。希特勒在财运上终于告别诸多蝌蚪,遇见了一群牛蛙。这笔钱十分阔绰地解决了竞选资金问题,选完之后还剩了大约60万。除了筹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显著的信号,表达了德国工业寡头,以及站在背后的美国金融资本对希特勒上台和进一步统治的认可。就拿占总献金额30%的法本(如果再加上它的美国子公司就占45%了)来说,此时它的董事会包括了华尔街和美国实业界最显赫的一批人: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纽约联储银行的董事,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曼哈顿银行总裁,以及弗兰克林罗斯福温泉基金的主席。 1933年8月,美国银行协会同希特勒德国就贷款问题进行谈判。美国银行同意德国延期偿还以前的贷款,并且保证今后美国在德国的资本和产业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国使用,并用此来兴建新的军事企业或者改建原来的军工企业。纳粹德国没有食言,作为一个好胃口的买家,立刻把这些延期支付的贷款派上了用场,从1933年到1939年,在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6年时间里,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于与纳粹的合作还得到了十字鹰徽勋章)争先恐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仅仅飞机一项,1934年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出口数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 在技术输出贸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过I. G. 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后来在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一个不可思议的诡异循环出现了,华尔街借出去的钱,被希特勒拿过来,从华尔街金融资本控制下的工业托拉斯购买军火和技术,得到的利润又用于向德国的军工行业继续扩大投资。金钱的血液周而复始不分昼夜地流动着,结果是一端生长出了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军备,另一端美国的诸多庞大工业帝国,在艰难时世中维持甚至扩大了生产和市场,罗斯福新政能够奏效,也未尝不对此多赖借助。 纳粹德国就是这样带着华尔街的金钱,美英的技术和装备,苏联训练出来的军官(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发展重装甲,德国陆军就和苏联签了个十年条约,在苏联培养装甲和空军人才,好像喀山就有这么个基地,古德里安也是苏联学习过的。),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希特勒慢慢不再听华尔街的指挥棒,重整军备后,开始真正恢复德意志光荣。最后还悍然入侵苏联,是可忍熟不可忍,罗斯福最后参战。希特勒的宏大目标不是秘密,他重整军备当然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如果你相信华尔街被骗,那么最后华尔街的贷款连本带利收回没有?而二战的结果是否最后是美苏两国共治地球,苏联地盘大大扩展,从而导致半个地球生灵涂炭?而华尔街也在最后关头表明他的最爱是苏联。 对日本,华尔街也是同样态度,开始大量信贷支持日本发动战争,后期就切断能源物资供应与信贷逼日本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最后也是连本带利回收。甚至苏联立国的资金也是有华尔街的功劳。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到这里,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原来战争双方背后的金主都是华尔街,华尔街控制的美国才是真正全球左翼背后最大的老板。 可以说,废除美联储,是人类摆脱魔鬼的唯一方法。但印钞权只要掌握在人手中,都是一个巨大犯罪诱惑。只有金本位或者是以商品实物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才是中性的,也是鼓励人拥抱美德的制度。 本文只是分析应否重新建立金本位,但这世界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多了去。续篇分析投资黄金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