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關環保的資訊,也會使我雙眼發光,雖然很多時候還得分辨那些是「真」環保那些是「假」環保,要分辨究竟它是一些公關宣傳的技倆,還是名副其實愛護地球伯伯的正義小天使。 不知從何時開始,得知有月經杯這東西,它是用軟矽膠做成的杯狀容器,放入陰道內盛載經血,能代替衛生棉巾或衛生棉條,不會洩漏,非常神奇。 用了超過十五年衛生棉條的我,還記得當初使用衛生棉條時的經歷,那怕又是另一篇文章的題目,既然早已習慣使用衛生棉條,自然不會對使用月經杯感到抗拒,反正都是這樣把一些東西塞進體內。自從使用衛生棉條後,那種方便及舒適感,我是再再再(要重覆三次)不會回頭使用衛生巾,使用月經杯也會有這一種感覺嗎? 一個月經杯如果正確地使用,可以用上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我年紀已經不少了,來經量也不是太多,現在才開始使用月經杯,其環保成效,會否來得太遲? 另外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價錢,在香港,可以選擇的品牌並不多,售賣的地方也不多,雖然網上也有些選擇,但無論是甚麼牌子,動輒也要二三百元或以上,又不似外國般有退貨的政策或權利,加上月經杯大小不同,形狀又不同,我該如何選擇,而不至於浪費金錢?相信這些如此貼身的用品,也沒有二手市場,如果試過後不合用,難到又會變了廢物一件?我可不想製造垃圾啊。 月經杯的形狀五花八門,有漏斗狀的,有像杯子的,有可以摺疊方便收藏的,不同的形狀配合不用的人,可是我又未曾使用過,單靠看產品的規格尺寸,我又怎能知道適合自己與否?我可不想花數百元購買後才發覺得物無其所,製造了另一件垃圾,雖然有些網上商店也有實體店,我的意欲又不是大得令我想專程前往參觀了解,就是這些種種原因,令我對月經杯一直處於觀察狀態。 直到有次去位於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的手作市集時,偶然發現「喜居生活 Lively Life」店內擺放了月經杯,這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接觸到門市有月經杯售賣,而最吸引我之處是店裡有實物樣板放出來任由我去摸索,我試著各種摺杯的造型(之前已經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得知放杯入陰道的不同摺疊方法),儘管之前已經搜集了不少資料,心中仍有不少疑問,幸好店員也是月經杯的使用者,她很耐心地分享她的自身經驗,釋除了我一些疑慮。店內只出售的月經杯牌子是來自芬蘭的 Lunette Cup,型號有一號及二號選擇,一號的杯身比較軟身及可盛載容量較少,適合年青人(二十歲以下)及或未生小朋友的人仕用,二號的杯身則比較硬身及有彈力,杯身較大,適合二十歲以上或已生小朋友的人仕使用。雖然現在我的月經流量並不多,但畢竟這是外國的產品,我是否需要購買一個比外國人小一尺數的產品,來配合亞洲人仕甚麼也比較小的身型呢,我亦懷疑對於初用者來說一號會否比較容易掌握上手,店員說她兩款型號也有用過,亦強烈建議我購買二號,事後亦覺得聽從店員的建議是絕正確的,下文再分享。 後記: 今次能促使我購買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店內有實物讓我好好摸索和感受一番,加上店員也是使用者之一,以第一者身份分享她的經歷及解答我的疑問,增加不少我的信心。如果店內沒有擺放實物任由我去玩弄(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店員在旁分享她的經歷(以釋除我心中的疑慮),我想我必然還在猶豫不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