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半年的疫情,小朋友經常被困家中,整個暑假就這樣過去了。為了捉緊夏天的尾巴, 十月初我們趁着疫情放緩,便帶著M&M來到大埔汀角體驗一種名叫踏浪艇的新玩意。 踏浪艇外型像獨木舟, 但是採用腳踏方式來推前,而不是靠上肢及身軀力量來划行, 英文統稱為pedal kayak 。在台灣,踏浪艇多用作釣魚,所以又稱為釣魚獨木舟。經朋友介紹, 我們來到位於大埔汀角的香港踏浪艇協會, 租借踏浪艇進行一天的行程。 我們首先踏浪到馬屎洲地質公園遊玩, 再到三門仔漁排吃海鮮, 然後到船灣淡水湖水壩外圍欣賞,最後回到踏浪艇協會的泥灘觀察小生物。 由於M&M年紀還小, 所以他們分別坐在我和MM爸的單人艇坐位後方。單人艇日租租金平日為$350, 週末及假日則為$380。教練說任何人高度達135CM以上, 就可以踩單人踏浪艇了。當然, 如果有划獨木舟的經驗會比較好* 我們當天早上9:30準時抵達踏浪艇協會, 教練先用20分鐘介紹踏浪艇的使用方法, 安全守則, 以及推薦踏浪艇行走路線。雖然我們有划獨木舟的經驗, 但今次是我們首次來到這個水域玩, 又帶著小朋友,因此我們跟從教練建議於風浪較平靜的吐露港大美督內灣一帶遊玩, 以策安全。 踏浪艇結合科學設計,利用腳踩方式來使船底的兩塊推進小鰭片(flippers)左右擺動來驅動艇隻向前,跟海獅撥水動作相似。由於雙手不用划艇,我們空出的雙手便用來打傘防曬了。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就是在淺水區域時, 大家不可以使用腳踏推進器。 因為於淺水區域踏浪, 腳踏推進器會破壞海床, 也會被損毀。因此大家需要先用獨木舟漿划到深水區域, 才可裝上腳踏推進器。 於淺水區先用獨木舟漿划到深水區域才安裝腳踏推進器 這裏的景色如畫,當我們面向馬屎洲地質公園時,背靠就是宏偉的八仙嶺,右則遙望慈山寺的青銅觀音像,左邊則是船灣淡水湖的大水壩。 我們途經洋洲、穿過三門仔漁排,踏浪45分鐘後到達馬屎洲地質公園連島沙洲登陸。 來到馬屎洲地質公園,當然要欣賞這裡獨特的地貌!這裡的岩石種類有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石英岩。島上最具代表性的是2.8億年的古老沉積岩。馬屎洲的紅樹林還吸引了大群白鷺棲息,深具生態保育價值。 我們在這𥚃玩水欣賞七彩岩山,逗留約45分鐘,臨走時還在海灘看到大水母呢! 中午我們到三門仔漁排一家叫水中天的餐廳午飯,這𥚃的炒蜆和海鮮麵也值得一試啊! 午飯後我們踩踏浪艇到船灣淡水湖水壩欣賞壯麗景色,下午3時回到踏浪艇協會, 沖身換好衣物後還可以到海邊的泥灘玩一下。我們首次踏浪艇之旅便圓滿結束。🙂 *阿蕉媽和MM爸持有獨木舟中級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