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約有38.6萬名嬰兒出生,超過9成將在非發達地區出生。 首名於元旦出生的嬰兒來自太平洋島國斐濟,而最後一名則相信來自美國。 © UNICEF/UN0159536/Chute 來自斐濟首府蘇瓦的女嬰誕於元旦凌晨1:44,是2018年首名出生的嬰兒。 預計全球有一半嬰兒在下列9個國家出生: 印度─69,070 中國─44,760 尼日利亞─20,210 巴基斯坦─14,910 印度尼西亞─13,370 美國─11,280 剛果民主共和國─9,400 埃塞俄比亞─9,020 孟加拉─8,370 © UNICEF/UN0159531/Chute 有很多新生兒都能存活下來,但有些卻活不過第一天。2016年,估計每日有2,600名嬰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死亡;有200萬名新生兒活不過一星期;總共有260萬名嬰兒在出生後一個月內夭折。這些不幸死亡中有超過8成是由可預防和治療的原因導致,例如早產、分娩引發的並發症、敗血症和肺炎等感染。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衞生總監彼得森(Stefan Peterson)說:「新一年,我們承諾幫助每名嬰兒生存超過一小時、一天、一個月,甚至更長。我們呼籲各國政府和合作伙伴提出經考證的低成本解決辦法,共同努力挽救數百萬名兒童的生命。」 過去20年,全球兒童存活率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令5歲前夭折的兒童人數減半。2016年,5歲前死亡的兒童有560萬名。但是,新生兒存活率的進展卻較緩慢,5歲前死亡的兒童中有46%都是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死亡。 彼得森補充說:「我們現進入新時代, 全球所有新生兒都應有機會看到22世紀。但不幸是今年將近一半出生的嬰兒可能看不到。2018年1月在瑞典出生的嬰兒最有機會活到2100年,但來自索馬里的嬰兒最有可能活不過2075年。」 UNICEF於2月展開「讓每名兒童存活」全球運動,旨在為每一位母親和新生兒提供可廉價的優質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在醫療中心穩定供應清潔用水和電力,由熟練的保健人員協助分娩、消毒臍帶、出生後一個小時內的母乳餵哺及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肌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