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一個文化滙敍地,吃到很多世界食品。大家各有味道,但又互相影嚮。互相影嚮原因之一是食材來源相似; 各有味道就要看廚師本身的文化洗禮了。所以在倫敦飲食, 有些很有特色,又或流於表面。先要多謝一位朋友提供的經歷:他在倫敦的日式食店要了個鰻魚飯,等了很久,端上來的是燒鰻魚,行貨,交來的,OK,伴碟的是白菜,心裏沉了一下,再看伴着的甜醬,倒抽了一囗涼氣; 飯只是東北大米,徹底的下沉了,還要埋單很貴的。分析一下,這個甜醬方向是對; 白菜綠綠的,也有效果; 東北大米好勉強接受。但整個組合敗於少了"日本陣隋" (即日本風味)。 日本師傅難請吧,日本醬材料也太貴噢。唉,很懷念港式的日本菜,都很有水準。我也跟跟學做了港式肥牛飯。雖然我也用了東北大米,但伴以日式燒醬,改用青瓜伴食,味道很配啊,自己收貨,又便宜呢!在英國要吃得靠譜,有時要自己動手。見笑了,給大家獻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