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到英國,別輕率的以為只是地域上、語言上及文化上的差異,雖然直航機航程不算太長,約需13小時便可到達英國倫敦,但是要在英國展開新的生活,便得認清在英國生活的環境與模式,與香港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事實。無論是什麼原因,打算移民到英國的朋友,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在心態上及生活上作出相應的調適,始終要「入鄉隨俗」及「融入社群」。 放下身段如果仍需要在英國工作以維持生計的話,那麼放下自己的身段和面子,腳踏實地的跨出你的第一步是先決條件,無論你的學歷如何、背景如何、香港的職場身份如何,請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 雖然適合華人的工種不多,如果沒有專業(例如:會計、醫護、電腦等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手藝(例如:水電、木工、美容、理髮、烘焙等),求職機會也受到限制,但是,如果肯做收銀員、理貨員、清潔工等,也不用太擔心找不到工作。或許,有些工作會使人覺得要紓尊去做,但其實在英國,「藍領」與「白領」的工資不是相差太遠,而且英國人普遍不會歧視那些所謂「低人一等」的職業。 學會親力親為香港不少家庭都有僱用家傭,協助處理家務、照顧孩子及做飯,所以下班回家都不用再為家務而煩惱,但是在英國則不然,英國家庭普遍是自己動手做家務,如果真是應付不來,才會偶爾聘請「鐘點」協助家居的清潔工作。由於出外用膳的費用頗高,經濟能力稍遜的家庭,實在沒有可能三餐外求,所以平日的晚餐、週末及週日都會在家自煮,其實現代英國人的飲食習慣可概括為「早午餐輕食」文化和「週日烤肉」(Sunday Roast) 文化,到了英國生活,或許要適應一下當地人的飲食習性,除非十分熱愛下廚,否則,每日三餐都要大費周章的話,實在容易使人吃不消的,而對於不精廚藝的人來說,英國的生活將會帶來很多的實習機會。 此外,英國人有自己動手做 (Do It Yourself) 的文化,有關家居的保養與維修,自己能夠應付得來的(例如:油漆、安裝傢俱、清潔地毯、簡單的家居維修工作等)都不會假手他人,這樣做除了可以節省開支外,更重要的是維修工人 (Handyman) 難尋,就算願意付錢,也得等上數天,才可安排得到。所以,要在英國生活,學習基本家居相關的保養及維修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接受不穩的氣候變化英國每年的大部份時間都是寒冷的天氣,南部炎熱的時間亦每年最多只佔三至四個月左右,更遑論北部地區了,而且早晚溫差較大,天氣不穩,時晴時雨,而且下雨天很多時候都是風雨交加,打傘也沒有作用,這也解釋到為何部份英國人雨天不打傘,只冒雨前行的原因,初到英國乍見此情境,便會暗自呢喃:「傻的嗎?」,當弄明白後,也不作一回事了。有朋友剛從香港舉家來到英國,定居英國的西南部,問她是否能夠適應英國的生活,她說還可以,不過天氣真的很寒冷,無法想像到現在仍是九月,但早晚的氣溫只有10oC至14oC左右,所以,要在英國生活,必須有心理準備,與寒流同行啊! 英國的夏天與冬天的日照時間截然不同,夏天日長夜短,通常夜幕始於晚上9時左右,每天漆黑的時間只有約8小時,其餘都是白天的時間,所以,夏季的時間很好用,黃昏時間在戶外仍感覺安全。反之,英國的冬天是日短夜長,通常每天下午4時左右已開始天黑,直至翌日早上8時多才見太陽,所以,在冬天日照時間較短的情況下,早出晚歸的上班一族,平日難得見陽光,這樣真使人的心情也容易抑鬱一點。 記得在英國居住的首年,11月份的某天中午,本來興高采烈的與家人步行40分鐘去大型超市「Tesco Extra」買東西,怎知當女人沉醉在購物的時候,是會完全忘掉了時間,到完成購物時已天黑(其實只是下午5時左右),當時人生路不熟,既找不到的士蹤影,又被 Uber「放飛機」,只好與家人硬著頭皮,兩人提著重重的「戰利品」,「膽粗粗」地摸黑步行回家,幸好最後安然無恙,其實英國的治安不是太好,尤其是晚上更差,雖然是次「有驚無險」,但以後在日短夜長的日子裡,外出時總會在天黑前回家。 適應沒有冷氣的日子英國的炎熱天氣只在每年的6月至9月,南部夏天的氣溫與香港的夏天相若,北部則較涼快,但英國的家庭通常只有暖氣設備,冷氣機則欠奉,正如香港家庭一般都有冷氣機,而沒有暖爐一樣,所以在夏天裡,英國的家庭普遍只會用電風扇及手搖扇,可是對於香港人來說,沒有冷氣的夏天,真是難以忍受,晚間更是難以入眠,幸好自己在運送物品到英國時,一併把家中的流動冷氣機也運到了英國,這才可有較涼快的夏日。 英國人愛夏日、愛陽光、愛沙灘,也愛選擇在餐廳的戶外座位,與朋友暢談和吃喝,縱使汗流浹背也沒所謂,然而,對於「歎慣」冷氣的我來說,偶一為之仍可接受,在炎炎夏日裡,真的寧願逛商場、逛超市等,享受一下冷氣的涼快,想不到英國的夏日,竟然令我想起童年的時候,也是沒有冷氣的日子。 習慣英式食物及英國人口味的中餐曾在網上看到一則笑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是拿著美國人的工資,住在英國人的房子裡,娶個日本老婆,有個中國廚師;而最不幸的男人便是拿著中國人的工資,住在香港的房子裡,娶個美國老婆,有個英國廚師」。雖然是一則笑話,純屬引人發笑,但却可以從中看到,人們對英國食物的評價不高,而事實上,當在英國住上了一段日子後,真的會感到英國的美食遠遠及不上香港的美食,而且著名的菜餚也不多,難怪曾經有位法國的朋友,跟我說「英國人不會做飯」,當然以法國人對美食的要求和標準來看,此言不差。 雖然英國也有「唐人餐館」及「中餐外賣 」(Chinese Takeaway) 小店,但食物的水準普遍只達香港的「茶餐廳」或「高級茶餐廳」水平,英國人特別喜愛「中餐外賣 」,可能是因為價格相宜,但由於英國的中餐都以迎合英國人的口味為大前題,煎、炸、爆炒便成為主要烹調方式,因此,普遍的英國人都覺得中式食物油膩及不健康,甚至認為是「垃圾食品」(Junk Food),其實正宗的中餐沒有這麼不濟,真希望可以為中式食物,來個大平反啊! 記得有一次與家人一起,欲光顧離家不遠的「唐人餐館」,誰知剛踏進餐廳,侍應生便急忙告訴我們,他們的中餐是為英國人而設的,起初還以為是逐客之意,其後才知道,這是要我們有心理準備,他們提供的菜餚,是以迎合英國人的口味為主,不是正宗的中餐,可能會讓華人失望。或許,想吃清淡或正宗一點的中餐,還是自己親自下廚會較好,不過,在華人超市購買中式食材的價錢,一點也不便宜啊! 瞭解英國的口音「來到英國,才驚覺自己好像不懂英文」,這話一點不假,如果所有英國人都說「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 / Received Pronunciation / BBC English),那麼,溝通便會變得容易一些,可惜英國不同地區的口音竟多達數十種,例如:倫敦以東地區的口音是Cockney/Estuary、英格蘭北部的口音是Geordic、曼徹斯特的口音是Mancunian、伯明翰的口音是Brummie、利物浦的口音是Scouse、蘇格蘭的口音是Scottish、愛爾蘭的口音是Irish、威爾斯的口是Welsh等。如果第一次接觸的是蘇格蘭人,縱使你的日常生活英語水平不錯,相信當時的場面亦會有點尷尬,因為蘇格蘭人的口音,實在很難聽得懂,而且方言 (Dialect) 也有不同,譬如英格蘭的「湖泊」是用Lake來表示,但蘇格蘭人會把蘇格蘭的「湖泊」 說成「Loch」,所以蘇格蘭的洛蒙德湖會是「Loch Lomond」了。 由於我家住在倫敦以東地區,所以大部份居民的口音都是Cockney,感覺上就是懶惰人在說英語,以「水」(Water)為例,Cockney口音是會省略「t」音,而「父親」(Father) 中的「th」發音,又會轉變為「f」音。所以,真的要住久了及聽多了,才能聽得明白。 事實上,在英國生活,不用刻意模仿英國人的口音及說話時的腔調,否則,辛苦的是自己,就算說的是港式英語又如何,反正不會因此而被英國人嘲笑的,只要能與別人溝通得到便好了,除了曾在香港遇見過香港人,嘲笑其他香港人的英語不夠標準外,此情況在英國確實是罕見的。英國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人種繁多,大家也有自己的獨特口音,所以不要介意別人的看法,舒舒服服的做回自己便已足夠。 由於英國的華人所佔比例不多,除非選擇定居在華人社區,否則只能在街上偶爾碰上「同聲同氣」的人,所以抵埗英國後,會讓你頓時感到自己變成了少數一族,孤單感莫名的湧上心頭。移民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事前必須務實地搜集相關資料及與家人充份商討,一旦達成了移民的共識後,便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接受改變及勇敢地展開新的生活,其實,如果願意打開心扉,改變自己的心態,主動與當地人接觸及樂於融入社群,相信總可以「撥開雲霧見青天」,生活便可漸漸適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