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在這裡跟大家談論過有關「英國買樓的陷阱」及一些實例,其實無論是「買樓自住」或是「買樓收租」,始終是「隔山買牛」或是「初到英國境內,人生路不熟」的情況不下,作出買樓決定,一定要加倍小心,提防受騙,所以,今次特地為大家歸納了在買英國樓時,需要注意的3R法則(即Reliability、Revision 及 Recognition)如下,供大家參考。海外物業代理、發展商及律師的可靠性 (Reliability of Overseas Property Agency, Developer and the Solicitor)購買英國物業時,無論是選擇海外物業代理公司或是當地物業的發展商,也要十分謹慎,必須選擇一些信譽良好及有口碑的公司,雖然本地也有些歷史悠久且較有實力的海外物業代理公司,偶爾導致顧客買了「爛尾樓」,但是,起碼這些公司為了商譽,不會完全漠視顧客的問題。Trustpilot 在2007年成立於丹麥,現時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商務評論社區之一,幫助用戶收集、整合及分發真實的顧客評論,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分享和發現企業評論的場所,大家在選擇海外物業代理公司或發展商時,除了進行背景調查 (Background Check) 外,不妨參考這些公司在 Trustpilot 上的評分及顧客評語。另外,大家也可以在臉書 (Facebook) 上搜尋相關英國物業的群組或網上討論區,參考網民對有關公司的評價。雖然很多時發展商會為買家提供免費的律師,負責買賣合約的事宜,省卻買家找尋律師的煩惱,但是有不少的騙案,原來負責買賣合約的律師與發展商是一幫人,合謀騙取買家的金錢,可惜騙徒團隊手法高明,就算買家訴之於法,也是徒然。所以,如果自己有相熟的律師,便考慮任用自己的律師,否則,在接受發展商提供的免費律師時,要加倍當心。檢視物業狀況 (Revision of Property Status)在英國買樓時,普遍的物業狀況可分為以下三類:1. 樓花 (Off-plan):購買樓花的風險比較大,樓花期越長,風險越高,即「爛尾」機會越大,所以,購買樓花時,必須審視地產發展商的實力和商譽,因為英國不少的「爛尾樓」,都是因發展商財政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尤其是英國二、三線城市的發展商,實力稍遜,通常發展一些「細價樓」項目,以製作精美的售樓書及給予一些特別優惠作招徠,這類發展商因為自身財力有限,故要求買家支付樓價的三成至五成不等的訂金,當發展商收取訂金後,才可支付相關工程費,雖然這類發展商未必是早有預謀想欺騙買家,但倘若發展商日後遇上財困,那麼,未完成的發展項目,便大有可能變成「爛尾樓」了,所以,購買英國樓房時,如果被發展商要求支付較高比率的訂金,買家便要多加提防了。2. 一手樓:英國的一手樓可慨括分為全新落成 (Newly Built) 的樓房及舊建築物翻新 (Refurbishment) 的樓房,後者在英國十分普遍,英國人愛把空置已久的辦公大樓或工業大廈,改變其土地用途 (Land Use Change),翻新成住宅,以公寓房 (Apartments)為主。有朋友購入翻新的公寓房後,才發現原來在英國,不用等待整棟物業翻新完成,只要某些樓房基本公眾設施完工後,便可為竣工的單位取得入伙紙,而且真的有英國買家入住,換句話說,入住的時候建築物部份地方仍是地盤,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但却是事實。3. 二手樓:買二手樓時,要注意關於Chain 的問題,看看想選購的房子是 On Chain / Onward Chain 或是 Chain Free,如果是On Chain,表示該物業的業主在賣房的時候,他自己本身也要另外買房子居住,則很可能即使你已經給了Offer, 付了律師費、評估費等,在他還沒有買到房子的時候,他可以延期交易或合法地隨時與你終止合約,所以,在考慮買樓房的時候,儘量選擇 Chain Free 的樓房會較好。此外,不要盡信發展商的售樓書內容,有時會言過其實,所以,最好自己能下點功夫,在 Google Map 或網上搜尋相關資料,驗證發展商的賣點 (Selling Points) 有否誇大其辭。再者,也不要百分百相信地產網上的物業照片,通常賣家鏡頭下的照片,都算吸睛,但却與實物迥異,尤其是買二手樓,在許可情況下,最好能親自前往睇樓,視察環境和檢視樓房狀況後,才作購買決定。值得一提的是,如購買的物業之產權屬於租賃使用權 (Leasehold) 時,要注意其之租賃期,目前最長的租賃期為999年,常見為250年或125年等。如需從銀行獲得貸款或者抵押,則房子的租賃期最好不少於60年。認清事實 (Recognition of the Fact)透過英國的地產網,例如「Rightmove」查看現時該地區相同/類近物業的樓價,看看發展商的定價是否合理。如果是買樓收租的話,除了查看樓價外,請務必同時查考該區相同/類近物業的租金,瞭解租務現況,對於有關發展商提供租金回報保證的物業,若是回報率遠超於市值租金回報,便要格外留神了。英國很多地方都有水浸的風險,尤其是臨海/河流區、低窪地帶等的物業,大家不妨花費£9 (不包括增值稅 VAT) 從英國土地註冊處 (HM Land Registry) 取得目標物業/鄰近物業的水浸風險報告 (Flood Risk Indicator Result),以免購買了高水浸風險的物業,成為日後的顧慮。 如果物業值價高,為使將來無後顧之憂,建議大家不妨在未付訂金前,考慮聘請相關的測量師 (Surveyor),做一個初步的環評報告,雖然在決定購買後,負責買賣合約的律師也會做一個較詳細的環評報告,但若能在付訂金前,早一點瞭解目標物業有否存在一些風險,包括山泥傾瀉、地陷、附近地區有沒有危險物品(例如:放射性物料)等,對需要投放巨額購買物業的買家來說,也是值得的。另外,自從2017年6月在英國倫敦住宅「格倫費爾大廈」 (Grenfell Tower) 發生失火事件後,英國政府加強了樓房外牆物料的檢測工作,規定所有指定的高層建築物(超過18米或以上),都要經過有關檢測 (The External Wall Fire Review),合符資格者才獲發外牆安全證書:消防安全評核表格 (EWS1),所以,在購買公寓房時,要確保該物業已獲取了EWS1表格,否則,銀行不會批出按揭,而沒有EWS1表格的物業,將來也難以轉售。買樓本來是開心事,相信沒有人想誤入騙局,最終弄得「焦頭爛額」、不知所措,所以,有時俗語說「橋唔怕舊,最緊要有人受」,也正好道出了重複的騙術,依然有願者上釣之實況,因此前車可鑑,虛心汲取別人的經驗,雖然未至於百分百可以「趨吉避凶」,但總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