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熱愛日本文化,大二的時候去了名古屋留學大半年,期間寄宿於當地人家中。就如日常在百貨公司的店員,日本人在家也非常恭恭敬敬,而且有強烈的階級觀念。父親就是權威,家中所有人都要對父親言聽計從。一般日本的小孩都十分乖巧,偶有搗蛋的時候,但父親也不太忍心責怪這天使的臉孔。反倒是媽媽夾在中間最受罪。說好聽的,媽媽好像掌握了家中大小事務,說穿了只是被上的父親,下的小孩控制。小孩學業不理想,是媽媽的錯。晚餐飯餸不合胃口,是媽媽的錯。忘記補給啤酒,是媽媽的錯。寄宿的留學生不合眼緣(說的就是我),也可能是媽媽的錯。最後當丑人勸退礙眼的我,也是媽媽。不禁感嘆,當夾心人真是辛苦啊!! 事實上,夾心人的角色不論在那裡出現,都肯定是最受罪的,套在職場上也如是。 在職場打滾了一段稱不上長,也不算是短的時間,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心境經過了不同階段的變化,由一個熱血敢死隊,漸漸變為沉默是金的旁觀者。初初入公司,滿腔熱誠,跌跌撞撞,雖然偶有被上司責駡,但也不致於被駡到狗血淋頭,不竟新人可以經驗不足為擋箭牌。當經驗慢慢累積,工作開始得心應手,升遷的機會就自然會來。角色一下子由執行者變為管理者,人工大躍進之餘,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旁人看著都羨慕不已,但有苦卻自己知。下級做錯事,是作為中層的錯,都怪你管理不善。上級施壓下來,首當其衝是中層直接中彈。下級一旦有任何不滿,第一個被問罪的也是中層,都怪你無能力說服上層,才令大家受罪。夾心夾心,就是被上下夾著的磨心。以前當聽到有中層離職,下一份工作是回復下級的職務,只會想這人瘋了啊,好好的一份高薪厚職也放棄不要。現在自己身處其中,才感嘆怪不得會有人當逃兵。 如果各級都守規距,指令一層一層由上向下壓,意見一層一層由下向上提,那夾心還尚算比較好當。可是在一些體制不建全的公司,又或者領導者能力不及的情況,就會常會發生上層跨過中層,直接向下層落指令;又或者不受控的下層越過中層,直接向上層表達意見(而最後通常都會離奇被採用,出於爸疼小孩一樣的道理)的事件;此狀態下的夾心更加慘不堪言。 仔細想想,脫苦海的方法可以有三個:第一,努力向上,邁向那獨一無二的上層寶座(可是到達之時可能已經遍體鱗傷);第二,放棄名利,回歸下層(如果你可以接受生活質素隨之下降);第三,接受夾心的現實,以平常心面對。此方法是最好,亦是最難的,畢竟要調整自我心態,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常言道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 給所有夾心人,祝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