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日,星期一。 關於無聊,台北。 人活在外地數年,待得比較久的地方有三:台灣台北、拉脫維亞里加、澳大利亞愛麗斯泉。這三個地方就像我的第二個家,想比較一下它們,記錄一下自己對它們的感受,特別是關於無聊這一部份,值得仔細想想。 台灣台北,生活了兩年,多姿多彩。 台北又怎會讓人失望?從未去台北生活前,我已經十分喜愛這個地方,而且以前一直到那裡旅遊,就是十分希望到那邊生活這樣子,所以倒應該跟無聊扯不上關係。 2010年9月,踏上台北生活之旅,因為是去唸研究所,所以租住的是學校一人宿舍,環境不錯,就在公館,很方便,近捷運,近夜市,近學校。9月剛到的時 候,我只認識一位在台北唸書的香港朋友N,然後開始上課,所以認識了不少同學,尤其是跟我同組的台灣同學,他們改變我很多,待我很好,最幸運是現在的我們 依然保持聯絡。 除了上學外,後來我開始要打工賺錢過生活,所以上網找工作,於是又很幸運和順利地找到一份在研究公司做電話調查旳工作。在那兒,工作是其次,重要的是讓我 認識到更多待我很好的朋友,到現在他們仍然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另外,蠻特別的是因為我的偶像謝和弦,我又再認識更多同嗜好的朋友。所以,研究所、公司和謝 和弦都讓我的台北生活充實很多很多 我的台北生活,別人總覺得唸書是其次,吃喝玩樂才是重點。的確,無聊的時候,我們會出去看海,零晨去吃宵夜,說走就走的去環島。但當然,終究我也是一個人來到異地生活,難免有些孤獨時候,不過幸好有同學們跟打工朋友們的陪伴,度過落寞。 那時候,有段日子,我覺得非常無聊,不是外在的無聊,而是內心的那份無聊感,覺得總是一直在唸書,一直在寫功課,最嚴重的是研究所旳第一年第一個學期,可能是因為相隔蠻久才再唸書,而且是用中文跟國語上課,難免需要點時間來調適,那些日子大概過了半年。 之後,斷斷續續地都會出現空虛感,個性關係,改不了,所以很努力地找點事情做,譬如之後在學校做工讀生,一個人到處看看走走,逛書店、博物館、藝術館、公 園,可以的話,搭火車去更遠的地方拍一下照,心裏就會滿足一點。而在寂寞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騎著我的愛驅腳踏車去公館附近的河濱公園,聽著歌,看著日 落,一直騎一直騎,漫無目的的騎,騎到哪裡都可以,累了就回家,或者去夜市買個魚板吃才回家,那就會很開心,在台北,很簡單就會滿足。 整體而言,我的台北生活蠻忙碌又充實,做報告,寫論文,打工,玩樂和吃。所以,台北的無聊,說實在,並不是地方問題,是個人調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