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6年3月時先申請學海獎學金,然後在同年10月申請東北大學交換。 今天要先講的是申請學海獎學金的過程,兩種獎學金的資格在教育部網站裡就有詳細的解說,如果只用一句話簡要說明就是,飛颺是成績優秀者,最高補助10萬元;而惜珠就是家裡有中低收/低收資格,補助金額視申請的學校為限,當然成績可能也不能太差才能入選。 準備的資料視每個大學而定,比如說我的大學就有六項必備的文件: (1) 學生個人資料表 (2) Application Form of Exchange Scholarship (3) 出國研修(修讀學分)計畫書 (4) 在校成績單(中、英文,需排名) (5) 推薦函2封以上(含2封) (6) 語言能力證明文件 以及兩項非必要文件,當然有文件的話加分效果可能比較好, (1) 獲獎事蹟或參與國際競賽獲獎證明文件(若有本項文件請連同以上申請文件加附本項證明文件) (2) 研修許可證明(例:如獲有入學許可等,若有本項文件請連同以上申請文件加附本項證明文件) 必備的文件基本上都有格式,只需要照著格式填寫即可。推薦函我請了三位老師替我寫,因為那時候非常接近截止日期,所以才請了三位老師以防萬一。其實我這樣的作法相當不好,應該至少在一個月前告知老師需要請他幫忙寫推薦信,並且要把曾經修過老師的哪堂課寄信告知老師,此外,最好也要把出國研修計畫書寄給老師,老師才能知道要怎麼替你寫出加分的推薦信。 *題外話:我曾經問了一位要好的老師是否真的會在學生的推薦信裡寫上不好的內容,她回答「一定會」,如果對這位學生沒印象,課堂成績不差,當然不會有什麼壞話可寫。但老師通常就算不記得你的名字,也肯定記得你的臉,如果你的上課態度很差,老師自然也不會寫什麼好話,或者老師會直接拒絕替你寫推薦信,如果你還是執意要請這位老師寫,後果就得自行承擔了!所以不要以為老師不會寫壞話,畢竟內容你一生都肯定不會知道,所以平常與老師打好關係這時候就派的上用場了! 語言能力證明文件我則是使用多益成績,因為東北大學沒有限定必須要有雅思或托福的成績才可以,所以我就沒有去考其他的英文檢定了。 另外,當初我出國研修計畫書可是苦惱了好一陣子。雖然上網爬了文得知要寫近程、中程、遠程,但還是毫無頭緒。但後來因為思考了一些問題,才得以順利撰寫。 首先,你必須搞清楚你為什麼想出國交換。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出國交換的經驗,就算沒有,其實也不會怎麼樣;有出國交換經驗的人,他們真的有改變嗎?我不曉得我身邊出國交換的人的生活或是心境有沒有改變,但我認為獨立性肯定成長一大步。 再來,你敢跟陌生人用非母語甚至身體語言溝通嗎?到了非中文體系的國家,你只能用英文或是當地語言進行溝通,而且對方說的英文你可能也聽不懂,因為腔調太重,一直請人家重複也不好意思。一整天下來,講不到中文,心是會累的。而且看著別人用英文侃侃而談,內心也會不好受,因為英文不是你的母語,你對它肯定沒什麼感覺。而且比起歐洲人,我們學英文更是難上加難。 另外,你必須進行社交活動,你要在一個新的環境用非母語介紹自己,而且是很多遍,你也要嘗試去記著每個新朋友的名字,英文的、法文的、印度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名字,而且根本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名字,真的很難記。但如果你只是去上學、吃飯、回宿舍,一整天就這樣度過,那我想你也不用去了,因為你只是換一個地方上課而已。獨立是夠獨立,但這件事你只要搬離你家就可以完成了。 最後,你真的覺得出國交換會對你的未來有幫助嗎?假使是內心的成長,我想肯定會有,但是僅僅半年,你的英文甚至是當地語言,真的會進步神速嗎?會不會回來後荒廢就忘記了?語言進步很快,但相對的也退步很快。回國後不做任何努力繼續磨練,那真的是可惜了。 我的交換計畫還沒結束,我也無法告訴你我現在內心的想法是什麼。但對我來說,我非常需要學習獨立。一個人逛街、吃飯、上學,很多事情你必須一個人完成,沒有誰是一定要幫你的,半夜想家了,也只能偷偷哭泣,因為你不想讓家人擔心。另外我也必須學習社交活動,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你就知道自己多渺小,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