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晨早起來, 先在客棧附近走走 福裕樓外面的空地 福裕樓本身已有130多年歷史, 與一般土樓不同, 它是一座府式建築風格的土樓, 其建築方式以前後三堂左右兩橫式的府第式住宅稱為"五鳳樓",運用了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加入了福建當地地方特色的建築體 福如樓正堂內裡, 十分清靜古樸點擊圖片放大 +3 穿過門亭, 便是光裕樓 樓外之花橋可能就是昨天在振成樓看到的 樓內前堂 樓內放滿有關當地的婚嫁風俗之物品 村內的內巷 土雞都是放養的 沿河溪邊返回福如樓 客棧最熱情的員工 “多多”, 十分歡逗人玩 但又肯企定定合照 而 ”貓貓” 仍然十分堅持看守它的領地 係客棧吃過每人十元的簡單早餐後便出發, 開始今天的行程 第一站是去距洪坑村約1小時程的初溪土樓群 來到初溪村口, 先買門票, 每人70元 初溪土樓群位下洋鎮初溪村,這裡共有36 座土樓,包括五座圓樓和 31 座方樓,當中包括永定現存最古老和結構最特殊的圓形土樓 - 集慶樓 門票以及導覽圖只列出最著名, 較規模的十座土樓 於停車埸下車後, 先登上土樓群對面山的觀景台, 遠眺初溪村點擊圖片放大 +2 終於來到觀景台, 可以在景觀開揚下一窥初溪土樓群全貌 點擊圖片放大 前排由左至右分別是餘慶樓, 庚慶樓, 集慶樓以及繩慶樓 集慶樓 繩慶樓 餘慶樓 落山後穿過村前小溪入村細看土樓群點擊圖片放大 +3 進入初溪村, 迎面而來第一座是庚慶樓 此樓建於清道光年間, 距今已接近180年 庚慶樓是土木結構,高三層。每層有31間房,通廊式平面。全樓只有四道主墙,二道楼梯 土樓內還有圍著住房的圓形矮樓, 是居民的廚房, 什物房. 還未到正午, 村民已在炊煙 土雞都是半放養, 很肥美 懶洋洋的土黃狗在土樓下休息 過了橋後, 便是初溪最出名的集慶樓 集慶樓建於明代永樂十七年, 距今足足有600年, 是村內最古老的土樓 集慶樓建築結構十分特別, 此樓按底層每户從一樓到四樓各自安装樓梯 各層通道用木板隔開,七十二道樓梯把全樓割成七十二個獨独立的單元。房間、樓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構建,全靠邻隼头銜接,不用一粒鐵釘, 但仍可訖立600年, 確是驚奇 點擊圖片放大 與其他土樓不同, 樓内沒有水井,只能從樓旁的河邊打水,而且僅有一道大門出入 現在, 集慶樓已改為永定客家土樓文代展示館, 展示了土樓客家人的風俗面貌, 土樓新房以及客家百家姓之起源. 點擊圖片放大 +8 土樓天井中間是初溪徐氐的家祠點擊圖片放大 +2 還展示了農耕器具 小黃貓懶洋洋的躺在木椅上曬太陽 繩慶樓為方形土楼,建於1799年,即清嘉慶四年, 為土木結構 繩慶樓由内外2座正方形土楼组合而成, 形成個”回”字點擊圖片放大 +2 繩慶樓旁邊的道庵 餘慶樓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距今280多年,為雙環圓形土樓, 可見外檣之夯土已出大大的裂痕 點擊圖片放大 +2 現在餘慶樓已由徐氐兄弟改為經營客棧 由於時間所限, 所以其它初溪的土樓沒有參觀便要走了 師傅提議返回鎮內午飯, 因為景區內的食肆價錢偏貴 點了黃豆豬手, 牛肉冬筍以及青菜點擊圖片放大 牛肉是當地的黃牛, 產量較少, 冬筍很鮮甜, 不像在香港買到的有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