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talkupday.com/we-are-the-king-…is-the-new-world/ 原文作者: I.T.人 Facebook 專頁: Talkupday 圍講噏Day 里約奧運即將在八月二十一日閉幕, 一如以往, 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在今屆奧運刷新了不少奧運及世界紀錄, 這不禁令筆者思考一個問題, 究竟是人類不斷在進化, 還是有其他因素? 最近看了 David Epstein 一個關於運動員的 TED Talk, 內容十分有趣, 所以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以馬拉松為例, 2012 年奧運冠軍跑出 2:08:01 的成績, 相比 1904 年奧運冠軍跑出的 3:28:53, 足足快了差不多一小時二十分鐘; 人類的營養和健康在一百年裡的確有明顯的進步, 但人類不至於進化成新的物種, 為什麼運動員的能力可以差距這麼遠? 究竟 "We are the KING", 因為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壯﹑越來越快; 還是 "It is the NEW WORLD", 是新世界讓我們不斷進步? 新世界的新科技 田 徑項目的一百米賽跑相信是很多人的焦點, 保特 (Usain Bolt) 今屆跑出 9.81 秒的成績奪冠, 相比起他在 2009 年刷新的世界紀錄 9.58 秒, 的確有點遜色, 但是相比起 1936 年的世界冠軍奧雲 (Jesse Owens) 的 10.2 秒, 足足快了 0.39 秒。以今屆奧運一百米的成績來看, 八十年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奧雲, 今天只能得第七名。以下的 Youtube 短片更進一步比較保特和其他世界冠軍的差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2JaWQqNO1c 但 是, 假如我們說奧雲比保特跑得慢很多, 那實在有點不公平。首先, 保特所穿的跑鞋擁有特別設計, 能夠加強起跑速度。奧雲不但沒有特製的跑鞋, 他當年比賽的場地亦與今天的田徑場有所不同, 因此他的膝蓋關節要承受更大的反作用力。有專家分析保特及奧雲膝蓋關節承受的反作用力, 然後假設他們在同一場地比賽, 結果是奧雲能在今天的奧運一百米比賽拿下亞軍。科技及場地的進步也同樣發生於游泳項目上, 以下是一百米自由式的世界紀錄圖表 (資料來源 David Epstein: Are athletes really getting faster, better stronger?): 由上圖可見, 一百米自由式世界紀錄在幾個重要年頭均有突破性的進步, 分別是 1956, 1976 及 2008: 1956 年, 游泳界發明了 Flip Turn 這個動作, 自此泳手不用停下來轉身, 可以利用 Flip Turn 動作一氣呵成地轉身, 因此成績特飛猛進。 1976 年, 游泳池在場邊採用了排水溝, 讓水流不會反彈泳池邊成為逆流阻礙泳手前進。 2008 年, 很多泳手穿著新研發的泳衣, 可以減低摩擦力, 提昇速度。 由 此可見, 科技進步﹑場地改善﹑新的比賽技術或戰術都大幅提昇了運動員的時間, 所以運動員能越來越快。再者, 現今營養學及醫學的進步, 讓運動員有更強壯的體魄, 也能更妥善地處理傷患, 大大提高運動員的水平。(醫學也包括如何不被發現地使用禁藥, 但由於旁門左道, 及不想傷害某族群的弱小心靈, 在此不加詳談 ) 新世界的新身體 除 了嶄新的科技及技術, 很多國家也投發大量資源於運動發展, 無疑給予更多人當運動員的入場券。另外, 現代運動也做了大量的數據研究, 用作找出個別競技最合適的身體結構。以 NBA 為例, 由於 NBA 球隊投放大量資源及金錢發展聯賽, 結果令更多擁有個子高及適合打籃球身型的人全力集訓, 夢想進入 NBA。以前在很多國家, 這種以運動為事業的想法通常被喻為不設實際, 因此很多擁有特別體格的運動員沒有受到專業訓練, 白白浪費了天賦。身體結構加上專業訓練, 加上運動員本身的態度及意志, 往往就是造就傳奇的要素, 我們看看以下例子: 我們看看生涯奪了二十三金的菲普斯 (Michael Phelps) 的身體結構。菲普斯肺活量是常人的兩倍, 而且擁有比其他選手更長的上半身比例, 更擁有長臂展, 整個身體彷彿是為游泳而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xNJI6CUEY 再 看看在奧運大放異彩的美國體操選手拜爾斯 (Simone Biles), 她身高 4 尺 9 吋, 是優秀的體操身材, 原因體操運動員需要做很多旋轉的動作, 較細小﹑較輕的身體需要比較少的力作旋轉, 因此會有更高的強度重量比 (Strength to weight rat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ds04bRxQM 由於國家投放更多資源及金錢於運動開發及發展, 讓更多人投身成為運動員, 也同時發掘了很多擁有精奇體格的人, 並作針對性訓練。所以, 今天的人類未必比一百年前進化了, 只是我們更有系統地發展運動﹑發掘人才及訓練有天賦的運動員而已。 總 括以言, 現今運動不斷突破, 並非單純人類體格或基因進化的成果, 而是包含科技發展及對運動資源投放的成果。筆者認為人類還未真正掌握身體的潛力, 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而且科技日新月異, 我們將更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我們的身體, 刷新更多紀錄。因此, 運動員應抱著不斷求知﹑求新﹑求變的態度來追求進步, 擁有不服輸﹑不驕傲的意志才能屹立不倒, 就如我們的牛下女車神李慧詩, 奮戰到最後一刻, 輸了也得到掌聲, 千萬別要說出如 "I am the king, I am the new world!" 此等大言不慚的言論, 因為就算你前無古人, 也未必一定後無來者; 再者, 如此驕傲, 贏了沒人鼓掌, 輸了反而遭人笑柄, 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