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talkupday.com/泰國買酒之five-five奇遇/ 原文作者: I.T.人 Facebook 專頁: Talkupday 圍講噏Day 這幾天,筆者和友人到泰國布吉旅遊,這是一次期待以久的旅程。我們安排了司機接送我們到別墅,而我們也特地吿訴司機先去超級市場一趟,因為三個小生去旅行,一定要有大量啤酒。 來 到超市,其中一個廚師朋友專業地選購食物,我和另一位朋友便專業地選購啤酒。來泰國當然要試試本土象啤,我們拿了四打象啤便推著購物車去付錢,收銀員看一 看購物車,看一看我,說了一堆泰文;我看一看購物車,看一看她,說了一堆英文;她聽到我說英文,便跟我説:「Five! Five!」我看一看櫃台編號是七號,心想:「噢!她要我去五號櫃台!」於是,我推著啤酒到五號櫃台,五號收銀員看一看我,又看一看購物車,説: 「Five! Five!」想了很久也想不通,什麼是「Five! Five!」難道她在跟我猜十五二十? 呆等了一會,終於有一個會説英語 的經理跟我們說話。原來,泰國賣酒是有時間限制的,商店只能在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 (11:00-14:00) 及下午五時至凌晨十二時 (17:00-00:00) 賣酒精飲品。收銀員「Five! Five!」的意思是叫我們五時後再回來買!我們跟經理説明我們是遊客,而且我們一時多已經進來,付錢的時候大概只是二時十五分,加上我們的司機就在外 面,而且別墅附近沒有超市⋯ 可否破例賣給我們 (我們已經到達「求」買的地步),但經理斬釘截鐵地回答 "Here is no China PR, here is Thailand, can't sell beer before five. Five! Five!" 經理,你不賣給我,我理解,但你説「這裡不是中華人民公和國」,我接受不了,實在挑戰我港人身份認同的底線,我決定不買! 我 真的百思不解,這個限時賣酒的法例究竟是什麼邏輯?原來泰國的酒類消耗量全球排第五,僅次於葡萄牙、愛爾蘭、巴哈馬和捷克之後。而且,泰國醉酒鬧事和醉酒 駕駛的情況非常嚴重,而且有不少泰國居民在上班時間喝酒,於是泰國政府在 2008 年頒佈了以上《酒精控制法令》。除了賣酒的時間限制,重要日子如佛教節日或選舉日也會停止賣酒。泰國更規定在寺廟、學校及政府機關五百米範圍之內均不可賣 酒,亦全面禁止酒類產品的廣告。同時,禁止在車內喝酒,違者可能被判處六個月徒刑及罰款一萬泰銖 (約二千多港幣)。 泰國對酒精的管制極其 嚴苛,其實動機不難理解。泰國政府主要目的是希望減少因酒精釀成的意外及事故,同時禁止市民在工作時間喝酒,影響生產力。對先進國家而言,這些限酒令完全 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假如我真的要在限酒時間喝酒,我只需把酒屯起來便可,這些賣酒限制只會影響到遊客。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嚴厲對付醉駕,另外加強 敎育國民關於酒精的禍害。但是,泰國是比較落後的國家,教育水平低,所以從敎育著手解決酒精問題是不乎現實;於是,泰國作為一個佛教國家,以宗教出發來敎 導國民,並以嚴苛的法例管制酒精,反而更能對症下藥。此外,很多泰國人都十分窮,他們甚至沒有多餘錢買多一點酒放在冰箱,所以限酒令的確減少了普通國民喝 酒的機會,簡接減少事故及意外,而能否提高生產力就不得而知了。究竟泰國的《酒精控制法令》是否有效,我不敢下定論,但或許這是泰國政府唯一能做的方案。 筆 者身為一個自由主義者,對於這種嚴苛的法律,實在覺得極之可笑;可是,親身體驗到泰國普遍地方的落後情況及教育水平之低,又真感別無他法。現實就是這樣, 泰國東西很便宜,但兩點便買不到酒;美國什麼都不缺,結果連槍械也能買得到;香港普遍東西不貴,槍械也管制得好,但樓價過萬元一呎。只能慨嘆世上沒有烏托 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國家也有它們面對的問題。還是先不要管國家大事,好好享受手上的象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