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talkupday.com/青春怎會零創傷 作者: I.T.人 Facebook 專頁: Talkupday 圍講噏Day 終於在飛機上看了《哪一天我們會飛》, 把三部青春電影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及《哪一天我們會飛》看了一遍。三部電影均是值得看的青春電影, 是青春的三部曲, 尤其適合青春正在若即若離之間, 三十來歲的我們。 ( 請注意! 以下內容有劇透。 ) 點擊圖片放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簡稱《那些年》 《哪一天我們會飛》 - 簡稱《哪一天》 《我的少女時代》 - 簡稱《少女時代》 三部電影均有描寫年輕人的反叛及不妥協。《哪一天》描寫的是港式反叛, 即是偶會在課室調皮一下, 卻不敢強烈反駁及批判老師。這種描繪感覺很真實, 卻欠缺電影張力。《那些年》在課室被翻書包一幕, 由品學兼優的沈佳宜帶頭不服從老師命令, 帶動其他同學反抗而結果一同被罰, 那份強烈對比讓觀眾感覺到年輕人的熱血, 可說是《那些年》中很經典的一幕。《少女時代》中, 主任在校慶當天批評徐太宇作弊, 並只讓前九名學生上台領獎,於是林真心、歐陽非凡及很多位同學紛紛站出來表示自己違反了校紀要求主任處分自己,聲援徐太宇, 這一幕最具張力, 每次重看都有種熱血湧上心頭。 https://youtu.be/fuj8KzWrKZI 三部電影也有描述年輕人那種撲朔迷離的 Puppy Love。《哪一天》比較輕描淡寫, 真實地描繪那種友情與愛情之間的關係; 《少女時代》以女性角度出發, 描寫一段與愛情靠得很近卻未被發現的遺憾; 《那些年》從男性角度出發, 描寫那份熱切追求一個人, 卻沒介意能否擁有的熱血。其實《少女時代》與《那些年》的愛情故事也相當不錯, 唯獨《少女時代》的結尾有點突兀, 太刻意安排劉德華及言承旭登場, 而且也太刻意製造一個童話式的 Happy Ending 來滿足所有女粉絲, 筆者覺得是一大敗筆。相反, 《那些年》的愛情故事感覺恰到好處, 柯景騰與沈佳宜最終未能在一起, 九把刀卻巧妙地利用平行時空的概念, 營造出成全與遺憾的對比, 尤其是在婚禮上的「一吻」, 真的讓觀眾笑中帶淚。 《少女時代》對愛情的描寫也叫人十分感動, 尤其是徐太宇錄音帶的一段: https://youtu.be/Y-YoVE9S6-o 而我最喜歡《那些年》中, 柯景騰與沈佳宜平行時空的那番對話及在婚禮中平行時空的一吻: https://youtu.be/zvQUmNJShJg 三部電影中, 我最喜歡《那些年》, 其次是《哪一天》, 原因是我真的接受不了《少女時代》那個童話故事般的 Happy Ending。《少女時代》的劇情沒錯是很有張力, 但當中太多商業及電影的計算, 反而《哪一天》那種輕描淡寫, 誠實地繪畫夢想及青春更是我杯茶。《哪一天》的氣氛比較沉重, 營造一種年輕時的放任與長大後的無奈的強烈對比。值得一提的是黃修平的選角真的非常厲害, 大膽起用三位新演員游學修、蘇麗珊及吳肇軒, 而游學修跟林海峰無論樣貌以至言行也十分相似, 而蘇麗珊也有楊千嬅的影子, 令故事在穿插於現實與回憶時更有說服力及連貫性。筆者很喜歡黃修平的《狂舞派》, 而《哪一天》是一部更立體, 更成熟的電影。《哪一天》比較側重於描寫夢想及成長, 筆者認為看完《那些年》及《少女時代》, 再看《哪一天》, 感覺才能完滿, 也讓人反思《那些年》及《少女時代》除了那份熱血及錯過了的愛情之外, 還帶給大家什麼意義。 很多人覺得《少女時代》是一部給女生看的電影, 因為沒有像《那些年》那種男性化的熱血, 可是我卻覺得《少女時代》想表達的是青春的遺憾, 是一種男女共融的浪漫。每個人或許也曾經喜歡一個近乎偶像般的歐陽非凡, 也有一個覺得十分討厭卻常常在身邊的徐太宇。當你和歐陽非凡在一起了, 卻發現自己其實喜歡徐太宇, 可惜徐太宇已經不在身旁。有些東西, 因為得到了而失去; 卻又有些東西, 因為錯失了而永遠鎖在心扉。無論是愛情, 友情, 還是理想, 青春總有些出人意表的遺憾, 就像主題曲的一句歌詞:「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 擁有著後知後覺的美麗。」 有人說《那些年》是一部給男生看的電影, 我也覺得不盡然。每個人心裡或許也有一個沈佳宜。 這種關係, 不是愛, 是幻想, 是回憶。這種關係, 因為遺憾而美麗, 卻會因為成全而破滅。她住在回憶裡, 你很想和她在一起, 卻不敢破壞這一份執迷。故事要描寫的不只是愛情, 是年輕人的熱血, 那股不顧後果的衝勁, 那份不渴望擁有卻熱切追求的執著。九把刀不但告訴我們青春會有遺憾, 更教會我們青春的缺憾美。有些東西, 你永遠得不到, 但是因為得不到才最美麗; 有些東西, 其實你不想擁有, 你只想追求。就像放天燈的一幕, 沈佳宜想對柯景騰表白, 柯景騰卻說了一句:「不要告訴我, 讓我繼續喜歡你。」 《哪一天》最狠的地方是它活生生地告訴我們, 青春不但會有遺憾, 而且人會長大, 夢想會破滅。夢想對年輕人來說, 十分美麗; 現實對成年人來說, 卻是萬分唏噓。年輕人對「夢想」有不同的態度, 不同的憧憬; 成年人實踐「夢想」卻往往為世所迫, 不能盡如人意。蘇博文以「飛」為夢想, 一心成為飛機師, 最後卻因為「飛」而終結人生; 余鳳芝沒有宏大的志願, 一心希望開開心心地環遊世界, 長大後卻困在旅行社工作, 十五年內只去了一次旅行; 彭盛華遊戲人生, 玩世不恭, 長大後卻要卑躬屈膝地工作, 通宵通旦, 年輕時一心想把余鳳芝追到手, 長大和余鳳芝結婚後, 卻出軌有外遇, 婚姻亮起紅燈。這是青春的覺醒, 就像氣泡破滅那種理所當然, 卻甚為震撼的改變。當你發覺現實與夢想不乎, 當你發現你忘記初衷, 同時你會發現青春就像後境的公路, 離你而去。 從《少女時代》中學懂遺憾; 從《那些年》中學懂缺憾美; 從《哪一天》中學懂成長, 這就是青春。用三句戲中對白及主題曲歌詞總結三部電影帶給我的感覺: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 擁有著後知後覺的美麗, 但請在夢想破滅之時, 在發覺自己長大了的同時, 對夢想及青春說一遍:「讓我繼續喜歡你。」 不要為遺憾而悲傷, 青春怎會零創傷! https://youtu.be/Vsr5gpmmv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