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第四階段封城,加上兩老終於回了香港,這些日子筆者每天在家中被小魔怪折磨得快不成人形了...今次想給予正在準備/考慮移民的朋友4點小建議,當中也有些是來自我們移民來澳洲後遇過的慘痛教訓。他山之石可以為錯,希望這些血汗買來的教訓可以幫助大家避免同樣錯誤。1.全力研究匯率先問三個問題:你知道導致澳元昇值/貶值的主要因素嗎?你知道澳元最近一年的波幅嗎?你知道那間銀行兌換外幣的匯價最高嗎?如果你在辦理移民澳洲卻答不出上述三個問題,其實你的情況很危險(適用於其他移民目的地)。很多人搞移民時都會把注意力放到看得到的「買/租樓」或「生活駛費」上,卻鮮有針對「匯率」作深入研究。但筆者認為在準備移民前期,也許匯率才是最優先關注事項。英磅近一年與港元的兌換價在8.9-10.5之間,波幅15%;澳元的兌換價在4.45-5.5之間,波幅達20%。移民通常都伴隨資產轉移,涉及到的金額名符其實是「全副身家」。如果你是持有HKD1,000萬資產的家庭,這短短一年內高達HKD200萬的匯價差距,已足夠你Full Pay在墨爾本市中心多買一間公寓收租;如果你持有HKD200萬資產,HKD40萬是決定移民生活是否舒適的關鍵。甚麼?你說你孑然一身沒幾個錢?那麼你比誰都更要在意差距,因為這20%隨時是你的救命錢。你身邊有這些人嗎?明明工作超級賣力並每日OT到爆肝,最終如願獲得昇職加薪,但他/她的資產卻永遠停滯不前。子華神講過:「你要大學畢業,才會知道你點解會失業」。喜歡也好討厭也罷,資本主義下要致富(或最少不被搾乾)最基本的理財概念是必須的。在埋怨社會不正之我,何不先去了解一下基本遊戲規則?請把「研究匯率」當作是年薪是你1/5資產的超高薪工作,認真看待吧。實際移民後,兌換外幣時機會變得較難控制。租樓買樓買車買保險等千百種理由都會迫使你在不情願的時機作出兌換,像是筆者就曾因急付樓價費用而被迫在短期內以現價兌換大筆資產(輸了一年人工,快要吐血了...)。順帶一提,維持港幣穩定的「聯系匯率」在近年受到各種衝擊,雖說不上是風中殘燭但應該已沒有人敢說這制度能長久維持下去吧?何況便是香港政府想要維持聯系匯率,以現在財政儲備的惡化趨勢,恐怕也難抵下次經濟危機。一旦脫勾後港幣匯價肯定會爆跌,不論你是否移民你的血汗錢也會𣊬間貶值。所以還是多花點時間研究吧。2.搞清移民目的這個世界沒有天堂,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點缺點 ― 福利好的國家自然稅率高、人煙稀疏沒有住房問題的地方自然公共交通不會太方便、生活指數低的城市商業開發程度自然低。想想有多少人在97移民潮離開後卻不斷投訴外國沒錢途,感嘆自己錯失了香港廿年經濟成長。這些反面教材說明如果心態沒調整好,便是拿到外國國籍人的內心也是不會因而滿足的。3.想定家庭分工要說筆者最懷念香港的地方,其實不是甚麼美食、購物或交通,而是我們的工人姐姐。世上能以低價聘請到全職工人姐姐的地方其實不多,如果你移民的目的地是熱門的英美澳加,你可能還會發現Babysitter的時薪隨時比普通打工仔「除稅後收入」更高。聽說澳洲有人會找些以工作假期簽証逗留的「黑工」,但有聘請外傭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非常高風險的行為(駐家的傭人可以帶來的傷害遠超聘請他/她的工資)。歐美國家不少公司都有支援帶孩子家庭的政策,但這類政策一般只適用於較大型公司或較高級的職位。除非對自身的就職能力極具自信,否則還是作好「(起碼)其中一人要半放棄事業」的心態來面對吧。最近的疫情是個非常好的預演:因為不少學校停課,小孩子被迫全天逗留家中過上超悠長假期。在香港的話也許還可以找外傭及/或家中老人幫忙照顧,想像一下在外國兩個選項都被剔除,然後這悠長假期的長度不是幾個月而是好多年?這就是你可能會在外國面對的生活。有人說移民後不少夫婦會感情生變甚至離婚,背後一個原因就是職業導致的家庭角色改變。因為社會經濟性質的不同,夫婦的收入及社會地位可能在海外倒轉,甚至出現其中一方長期失業的情況(包括主動/被動失業)。如果不是一個人移民到海外,最好還是在出發前先做好溝通吧。4.學習家居生活技能在歐美系國家白領和藍領之間的社會地位差距比香港要小得多,甚至在很多時候藍領的時薪會比白領更高。我們不時會聽說在外國找人「通渠」或「裝修」,費用會高得讓人震驚。但在澳洲生活這段時間,筆者發現除了「價錢」,「質量」也很值得擔心。香港是個人口非常密集的市場,賣家能輕易累積經驗,新手可以用實惠儲經驗,能力高強的可以漫天開價,反正魚翅碗仔翅任君選擇。在澳洲市場更大程度卻是「賣方市場」,賣家不只價錢定得較高,由於他們磨練的機會比香港要少很多,所以在品質也傾向於比香港稍次。在香港我們習慣「以價取人」,但在這裡「貴夾唔掂」是常態。另一方面,香港由於鄰近工業生產大國,所以一般工具的價錢都不會太高,但在澳洲等國家由於入口工具成本較高,所以很多基本工具價錢都是天價。舉個例子,在香港只值幾蚊的「縐紋膠紙」,在澳洲可以昇價十倍;幾錢一個的普通「油掃」在澳洲可以賣到A$12(HK$64)而且仍然是中國製;一個最便宜的「錘子」在澳洲連鎖店可以賣到A$15(HK$80),重點還是品質都很一般。在香港我們可以選擇便宜的國產價或漂亮但昂貴的日本貨,但在海外你可能要付比日本貨更貴的價錢,買入比國產貨更糟的物品。可以的話,在移民前先學習一下家居生活技能,最好再預先買好一大堆可能用到的工具吧。如果要在海外長住,基本的DIY技能絕對不會被浪費掉的。後話:之前分享了幾篇移民經驗,說實話到最後卻變得相當失望... 失望在雖然香港的政治局勢急速轉壞,但自從英國提供逃生門後,身邊一些本來頗積極考慮移民的朋友卻反而變得保守。孫子兵法有言「圍師必闕,窮寇勿迫」,反面說的就是當一個人感覺有了退路(那怕是虛假的信念),他就不會喪失拼死反抗的勇氣。英國退生門原意和時機都很好,但這缺口會讓多少人錯估時勢打錯慢板?個人預測是中央政府慢則一年、快則數月之內絕對會創造新規則限制港人離開(其實不用複雜地更改簽証條件,只要限制財富轉移即可把大部份人捆死在這裡)。所謂最多300萬合資格申請人中,會有1%即3萬人能夠確實離開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