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交流唔一定要去老遠既外國,去台灣一樣都可以! 大學一年級既時候,我收到政府一萬蚊既助學金,並選擇左去台灣既政治國立大學學習國語,逗留左係台灣足足四十五日,可算是深入地融入當地生活文化之中。有人可能會覺得我好傻,好多人都未必會選擇返台灣學普通話,擁有獎學金機會既我竟然無出去更遠既地方做交流。但我卻從這次旅程當中獲得不能夠被代替既寶貴經驗!今日就同讀者們分享: 一. 認識外國朋友既最佳途徑 去過外國交流既朋友都話我知,佢地既同班同學仔大部分都係來自中國境內或者其他操非本地語言既國籍人士,認識外國同學既機會反而少左,亦學習唔到真正既本地文化以及唔同既語言。咁樣並唔係因為外國大學既刻意安排,而是因為這是國際文化既趨勢:外國人而家開始努力掌握國語,以提升自己係亞洲國家既工作能力,而亞州國家既人就會走向美國或歐洲國家交流,以豐富自己既履歷。我認為香港學生如果唔夠budget去外國既話,應該考慮去台灣,因為台灣既大學先係眾多選擇做文化交流既外國人既集聚點之一。係台灣大學你絕對可以識到唔同國籍既人,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菲律賓、日本……數唔哂! 二. 改善「煲東瓜」 今時今日,香港人淨係識得廣東話同英文已經唔足夠。掌握國語絕對可以幫助你將來既事業發展,無論是在中國、台灣或者其他亞洲國家。可惜,雖然香港學生自細就被教育煲東瓜,但佢地大部分只能夠說出唔咸唔淡既國語。係呢段四十五日既旅程入面,我每日都迫住同當地人溝通,無論係入政大既supermarket問店員拎學生折扣,定係入政大附近既豆花店叫一碗超Q既粉圓豆腐花,或者係問公車司機邊個站落車。我由唔識講流行普通話既外地人,變成一個「半本地人」,加上因為我既樣貌,好多人都差D以為我係台灣人! 三. 享受台灣既學習環境 同香港唔同,台灣既學習環境的確係無得彈!學校地方遼闊,運動設施又齊全,活動空間勁大,係依度讀書你可以獲得無限既靈感。當抬頭望向天空,你會發現白雲同你自己好接近,有一種天人合人之感,好美妙。因為政大位於台北市近郊 (接近台北市立動物園),你呼吸既空氣亦特別新鮮。 你讀耐左會發覺,你愛上左依個地方,仲會唔捨得走添! 四. 有足充既時間周圍旅行 雖然老師每日上課後都有功課俾我同同學仔做,但我都有大把時間周圍玩,事關呢個課程既堂只會係每星期一至四舉行,其餘日子都係自由時間! 我係呢段日子基本上玩轉成個台北,例如市中心以及烏來、宜蘭、淡水、野柳等等。本人建議你地去台北玩既時候去多D近郊既景點,因為近郊既風景、美食以及特色商品絕對會令想感受文化既你滿意! 五. 同台灣人做Buddy 政大交流計劃有一個特點,每一個外國交流生都會獲得一位政大既本地學生做Buddy。Buddy會係你交流計劃中幫助你,為你提供學習或者旅程上既小貼士。我好慶幸我依位男Buddy好幫得手,我第一日到達台灣既時候,佢已經係大學旅館門口等我,幫手拎重重既行李夾,同帶我去大學參觀!佢仲好人到兩次帶我去玩同食好西,同教我學講普通話。依種友誼真係好難得,我好高興認識佢! 六. 真正接觸本地文化 台灣文化可以是多樣性的,有夜市文化、政治文化、原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等等。係幾個禮拜入面,我都有幸能夠一一感受到,做左半個當地人,感到好幸福。有興趣既人如果有機會同能力都可以同我一樣,去台灣參加交流!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台灣交流既小道消息,歡迎到我Facebook專頁inbox問我! 喜歡這個分享嗎?邀請你到我Facebook專頁接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