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一定聽過「相見好,同住難」這句話。當然,在香港生活,想試試「同住」都好難...大約就只有在大學住宿舍才有這樣的機會。在香港還未有機會適應,出發去working holiday,「同住」是幾乎一到埗就要面對的全新挑戰。Hostel可能還有像酒店,有陌生人走來走去的感覺,但安定下來,就要尋找share house。不只是因為share house比較划算,最主要是我們在外地也非常需要一種像家的溫暖。 Working holiday的朋友,工作以外,便是同住的室友們。去過30人的share house,人多夠熱鬧,但人事是非和清潔度也正比例上升。比起大屋,我更愛只住4-5人的小屋。 因為人數少,家中凡事可以商量,見面聊天機會更多。人數少,去玩去旅行一架車搞掂,又因為住在一起,容易plan行程,即興起來明日出發都ok。在外地,可以夾到的室友實在如家人重要。買餸、食飯、飲酒都有伴;在「物質缺乎」的working holiday,大家仲可以幫忙剪髮,交換音樂,借party custom。 工作累了回家,有個人可以跟你分擔生活問題;傷心時陪你飲酒,聊到深宵都不怕。多少個無聊的夜晚,無事就食火鍋,玩啤牌,看電影,甚至各自坐在梳化上網也快樂。 這種生活,不常在香港和朋友體驗,雖然聽起來好似情侣同居,但又不盡相同。不只是因為多了幾個人,最重要是始於同屋,認識時間未夠多,才見面就是素顏穿睡衣,卻要住在一起,當中要大家努力磨合,又要適應文化,才能從客氣的同屋人變成閏蜜/兄弟。 旅行以外,同居生活的每天佔據大部份working holiday的快樂記憶,幾多白痴又無聊的家居小事,只有室友才會記得!當然,作為親密的同居室友,每人手機一定有大家的醜態、睡姿、艷照,以便大家每年在facebook的當年今日再笑多一次! [延伸] 新增匈牙利!2017年工作假期懶人包&六大更新! [延伸] 逛supermarket都可以好快樂♥Working holiday生活 Follow 假如旅行可以無了期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