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課開始在難度上就加大了,之前都是基本技巧、基本樂理的練習,鞏固與強化。而此課之後的內容可能攻克下來所需要的時間甚至會超過一個月,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篩選教學,強化弱項,鞏固強項,合理安排授課內容。51課考察了節奏的把握,尤其是第二段中右手連跳音與左手連奏,對學生是很大的考驗,既要做連斷奏的處理,同時又要左手優雅的連奏,且有分句。像這樣的技術難點應該反復練習,先慢練后流暢。 52、53課篇幅較小,都有切分音節奏的練習,尤其是53課。切分節奏最簡單、直觀的學習方式就是拆分,將中間四分音符拆分為兩個八分音符帶連音線。然後彈奏的時候拆分后的第二個八分音符可以先用唱的形式代替,逐步變成在心里默唱,直至完全掌握切分節奏。與左手的配合也十分關鍵,如要合奏時則可簡單的數拍即可,但要先幫學生分析原理。待節奏掌握熟練之後再加入其它演奏技巧與表情符號等。 54課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學生掌握不到拆分時值的辦法是很難自行練習的。因此,這一時期學習音值組合法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而54課相對55課來說,在節奏上還是要簡單一些的,55課大量的附點節奏穿插在主要節拍里,要一小節一小節的慢練。另外,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容于一課中,我們不應該將他們逐一攻破,而是盡量讓學生多線思維,即同時掌握。例如,識譜、節奏、演奏技法、力量表情符號等,盡量避免先識譜,后加技巧、再加演奏技法、表情之類。這樣不僅拖慢了視奏的速度,也不利於音樂邏輯思維的建立。 56課為半音階練習,在《哈農手指練習》一書中也有專門針對半音階的訓練,但《哈農》一書中這一項的訓練都是跨幾個八度的。我們推薦選擇一些短小的,例如在一兩個八度範圍內的半音階練習,不同調式起,再逐步發展為長半音階練習。半音階首先要攻克的任務就是指法,選擇一種自己習慣的指法并通過反復練習來牢記它,之後再放入個別作品中就會覺得簡單很多。另外,識譜也需要留意,特別是臨時記號,切勿以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它看起來就是半音階,而省略了具體讀譜的過程。實際上,有很多作品並不是完整的半音階片段,還是要留心認譜的。57課是很綜合的一課,要重點練習,演奏中要加入表情。 58課開始便進入車爾尼599下冊的練習了,譜面上來看就沒有之前那麼“複雜”。這一階段以流暢性為主,也是為接下來《車爾尼849》流暢練習做準備。在適當的提速與節拍器的配合彈奏基礎下進行學習。58與59課都為五指練習,重點是手掌的平衡與音色的聯繫。 60課便有一些琶音與分解和弦的練習了,這裡要留心臨時記號。每一小節頂點音可以強調一些,但不能突兀。另外,要想象小指是有一種彈力的,彈上去再回來,力量要集中,觸鍵要精細。 61課C大調注意音質;62課注意多聲部的練習,要聽到隱藏的旋律;63課D大調音階;64課降B大調較綜合的一課,要注意半音階指法的設計;65課與67課為顫音的準備練習,分別為D大調與F大調;66課A大調的流暢練習;68課同音輪指,需要注意觸鍵的彈力性,輪指時的手型以及重心擺放,節奏的平均等;69課D大調音階的練習;70課為三連音的降E大調練習,這裡要注意指法,配合降E大調音階來鞏固訓練。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課每一課都有不同的技術難點,每一課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與心思來完成的,當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篩選。教師可以根據調式劃分練習,也可以根據演奏技法進行劃分。而學到該階段的學生也應掌握很多演奏技巧了,但我們發現,篇幅都是較為短小的。因此,我們不需拘泥于一定要彈完599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練習的思想,可以在這里直接引入《車爾尼849》、《萊蒙37》或者《布格繆勒》等練習曲。也可以選擇一些特殊技巧的,或者音樂性較強的,篇幅逐步擴大的練習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