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十分出名,也幾乎是學童必學的一首,篇幅較之前學習的作品略長一些,對整部作品的專注力要求更高一些。這部作品副標題為Sonata facile(單純奏鳴曲)或Sonata semplice(簡易奏鳴曲),是為初學者而作。 第一樂章,Allegro(快板),C大調,四四拍,奏鳴曲式。呈示部(1-28)中主題(1-12)簡潔明亮,樂思簡單,樂句的劃分也清晰明了,那麼如何體現出莫扎特風格就值得深思了。在練習時這一段可分為4+4+4,前4小節的重點是層次感要明顯,右手旋律部分要突出,左手伴奏型可以拿出來進行單獨練習,以求平穩、勻稱,打好基礎。裝飾音靈巧,但注意不要喧賓奪主。中4小節是一連串十六分音符音階,靈動、活潑,要求顆粒性與飽滿。需要提醒學生的是在大樂句中的小樂句,每一組的首音依次為A-G-F-E-D,是一個下行音階,彈奏時不妨加強一下首音的力度,來凸顯這個隱藏的旋律線;左手部分亦有一條隱藏旋律線,在雙音中,只看根音部分,則為F-E,E-D,D-C。后4小節是由C大調走向了G大調的過渡,這裡面注意旋律轉移到了左手,樂句要清楚,最後2小節右手大量的跳音。首先是B與D的重音,其次是跳音不能跳的太高,且古典時期鋼琴並未發展至現代鋼琴,很多作品都是由羽管鍵琴來演奏的。因此,鍵盤的靈活性也沒那麼高。這裡的跳音一定不要太過短促。最後是左手部分十六分音符和聲功能性質的伴奏,靈巧、音量放低。最後一個小姐不可做減慢處理,要乾脆、果斷,時值彈夠,休止符突出。副主題(13-26)可分為三段進行練習,第一段(13-17)左手部分一直是呢喃自語,重音亦是左手旋律線要突出,整體音量上一定要彈弱,不然很容易聽膩,而且很吵。右手比較柔和的音色,兩句完全重複。第二段(18-22),這裡面的重點就是重音部分,只要彈好重音,旋律線就自然體現出來了。注意高音不能刺耳,放佛一男一女在對話一樣,休止符和樂句呼吸要做出來。第三段(22-26),這裡是個小高潮,由p漸強到f。結束部(26-28)為分解琶音,左手連斷奏要明顯,右手重音突出,在一種肯定的氣氛下結束呈示部。展開部(29-41)的開始非常清楚的可以聽出是由呈示部結束部分發展起來的,調式色彩豐富,已經上來說這也是兩個人的對話。這裡的重點就是樂句要清楚,每一句的最後音都是sf。另外,樂句間與樂句內的節奏要平穩。再現部(42-73)建立在F大調上,再現主題(42-57),再現副主題(58-71),結束部(71-73),這裡要注意調性色彩的轉變,再現部建立在C大調上。 我們發現,莫扎特的作品與克列門蒂、庫勞作品相比,隱藏旋律比較多,調式與和聲功能上的變化頗為密集,音響層次并沒有太多大起大落,用擬聲或者說模仿的手段抒發情感比較頻繁等,這些特點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啟發學生們主動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