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早上遊完了大吳哥巴戎寺,接近中午時份便看吳哥城餘下其他地方。首先去了巴普昂寺 Baphuon,天氣高達40度有多的氣溫之下,真的有點辛苦。 然後便經過空中宮殿 Phimeanakas,便到達鬥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在象台之上還可以遠望有12生肖塔之名的審判塔 Prasats Suor Prat,最後便到了癩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遊完後便去食午飯。 ********************************************** 在朋友把計劃去柬埔寨吳哥窟遊時,看看時間能跟上,便這樣成行了。我在的腦海之中從沒計劃過要來柬埔寨吳哥窟,這個文化遺產之地,在不經意之下便成行了,6天之行天氣雖熱,但總是滿腦和眼晴享樂了!!! 唯一意外之料便是新年後我腳燙傷了,足足要多個一個月才好起來,所以去旅行時都要帶很多洗傷口的用品跟身,所以從沒有見任其他參加的同行人士,只有出發當天才見面。 很感恩白天可以有40度高溫之下,我的傷口沒有因為出汗而再發炎,感謝這6天主的保守和帶領,能平安回來。 ********************************************** 4/6/2012 - Day 3 吳哥城 遊完了大吳哥巴戎寺,11:30便來到了巴普昂寺 Baphuon。 然後慢慢地步行入內看。 再經過這條長路往前行。 看到側邊還有個水池。 終於差不到到上寺的路前。 看着巴普昂寺入口。 上來之後,便回望剛才進來的路上。 還以為上到上層便到達了巴普昂寺,原來內裏還要走一段路,才可以上巴普昂寺的頂層。 到第三層台了。 說這些寺內本來有5層,還有很多銅皮包裹著石塔,現在什麼都看不見。 巴普昂寺是山寺廟,是柬埔寨吳哥古迹之一,位於大吳哥的心臟中心巴戎寺的西北。 巴普昂寺是11世紀建立的,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台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 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70多米長9米高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如今三層平台以上已經全體坍塌已看不到巴方寺當年的壯觀氣象。 沿着路走,終於見到有樓梯而上了,看上去樓級的斜度很斜。 過了這個位,便上樓級。 原來這樓級真的很斜。 終於上到頂,謝謝朋友影了這張相,可以看到用木板造成的樓級是有多斜。 然後便看到內裏的迴廊。 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雕刻只剩下殘垣斷壁的迴廊。 在這時實在太熱了,看下溫度計... 43度高溫了,怪不得我全身是汗和口乾嚴重。 因為再往上走的第4及5層都已經全體坍塌,所以只好離開。 終於回到地面了,沿着路牌指示的離開,也能看到巴普昂寺外圍破敗和憔悴的樣子。 然後便經過了這大樹和林木之中,因為太熱了,所以停下來飲水休息。 很快便看到這座建築物,也是很斜很斜的樓級。 終於看到正面的樣子。 空中宮殿 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吳哥古蹟之一,位於吳哥城中巴雲寺西北,巴普昂寺東北。 空中宮殿由三層長方形須彌台重疊成金字塔形,象徵須彌山,各層須彌台的四角,裝飾著獅子或大象。 須彌台由紅土磚塊壘成,第一層台基長約35米寬約28米高4.6米,第二層台基長約30米寬約23米高4.4米,第三層台基長約25米寬約19米高3.2,總高度16米。須彌山四邊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階連通上層。最高層的須彌台周邊有一道現已不完整的畫廊。 空中宮殿頂層須彌台中央,原有金寶塔一座,現不存。 沒想到來完一團的人又來另一團。 我沒有走上去看,只是走近來影下這條陡峭的台階。 然後繼續按路牌指示離開。 我們便走上了一個很長的平台。 走到平台的中心點,便看到這裏的裏景是大草叢。 再看清楚左和右邊,一共放滿了12個塔,便是有12生肖塔之名的審判塔。我們最後都沒有走近來望,只好在此影了張接合相吧。 審判塔 Prasats Suor Prat 共有12個石磚做的塔型神殿建築,柬埔寨當地稱之為 Prasat 的塔型神殿建築。 這些高塔式建築受印度建築影響,外型像玉米狀錐形屋頂,又名為悉卡羅,亦像蓮花含苞待放。 悉卡羅為北印度寺廟建築中的頂層結構,聳立在神殿的柱廊、門廊或廳堂頂上。 在這個平台走到最後,看到這個雕刻。 原來這便是鬥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鬥象台前方是一大片綠草如茵的廣場,昔日這個廣場可是皇家廣場,傳聞閱兵、活動慶典都在這個廣場上舉行。鬥象台後面是皇宮區域,因此不難想像鬥象台的功能,類似雙十國慶總統府前的觀禮台。 鬥象台南北長300公尺,像座長城般隔開皇宮區域與廣場。台上有大象石雕,象鼻子從地上摘取蓮花。 牆面浮雕各種人物主題變化多,有金翅鳥伽魯達Garuda、獅面人身象、七頭馬、三頭象、狩獵場景、馬球賽等。 之後我們轉個彎便看見這四四方方的外牆,牆身有很多人臉雕刻,原來這便是癲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鬥象台北側盡頭處即是癲王台,顛王台初建於Jayavarman七世,並由Jayavarman八世擴建,名稱係以在其頂端所發現的一尊雕像命名。傳說曾有一位吳哥國王罹患痲瘋病,那尊雕像長相怪異且外表有苔蘚侵蝕痕跡,因此稱其為「癲王」。 癲王台牆面有滿滿的神話深浮雕,同時還有一個更精彩的隱蔽浮雕。外牆內部之所以會有隱蔽浮雕,可能是因為原本隱蔽浮雕的部分開始崩塌,決定擴建整座露台,於是另外築一道牆,在新牆與舊牆間直接填入碎石塊。 蔽部分可由南側進入狹長通道,通道牆面上刻了非常多的佛像及九頭蛇,大部分是描述地獄的審判及酷刑。 12:20便遊完了大吳哥城了。 大家便去集合去前方樹頭內找回Tuk Tuk師傅。 Tuk Tuk師傅便帶我們去樹頭的右邊大排檔午飯,在景點之內就只有這樣的地方午飯,如此酷熱的天氣,真的有點不想進入內。 坐下來,便要了一個椰青,USD1.5/個,還以為是凍的,怎知入口是室溫的椰青水,很失望。 朋友要了杯Ice Mango Milk Shake,說好好飲的。 但這一餐我們足足坐了1小時才來到,因為只得一個爐頭煮食,如大家所食的食物款式不同,就不能一次過煮幾份出來,那便要排隊等候煮出來。 我要了這個豬肉片Amok終於來到,見到用椰子盛裝,不知是用了多少次呢? 這個豬肉片Amok汁較清,配上白飯也不差,味道也不辣,坐了這麼久,又感覺不算很熱,所以食了這個飯也不會全身是汗,這個飯是USD3.5,連飲品都只是USD5/餐,又不貴喎!!! 最後還送上生果,食完飯後可能太悶熱,就在枱上扒下睡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