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人員稱在過去三十多年來的一項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中,他們得到了一些結論。他們發現一定數量的錢可以讓人感到快樂,但當基本需要得到滿足 後,幸福感並不會隨著收入的增加成比例增加。舉個例子:在過去的十幾年,像美國、日本這樣的國家,經濟增長有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國民幸福感卻只有很小的增 加。而對中彩票者和福布斯前100位的富豪進行調查,同樣發現他們也並不比普通人快樂。所以不論你的收入多少,這都決定不了你是否快樂,但你可以使自己的 生活變得更快樂,如果你對金錢有個好的心態。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刻苦鑽研,勤學苦思;穩定心態,不餒不棄! 攀比製造額外的煩惱 按照英格蘭沃裏克大學的安德魯·奧斯瓦德和達特茅斯·大衛的 研究發現,當人們在收入上相互比較的時候,他們所關注的往往是誰擁有更多的收入,而他們的收入比別人少時則顯得很沮喪。即便是自己的收入在增加,如果他人 增加的更多,他們也不顯得高興。因此,不要把金錢上的成就看成是你人生的目標。畢竟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堆砌不出精彩的人生,若想活得輕鬆快樂,你可以做 很多與金錢無關的事。 心懷感激使人快樂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Sonia Lyubomirsky教授曾佈置過一個課題,要求學生寫下5件感激之事。Lyubomirsky解釋說:“感恩之心和消極的情緒格格不入。當你心懷感激 之時,嫉妒、貪婪和痛苦的感覺就會漸漸遠去。”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一個組每週寫一次,另外一組一周寫三次,對照組則不寫感激的事情。最後,只有一周寫一 次的小組的感激的心情有顯著的上升。因此選擇適當的時間,記下你的祝福,雖然這不能增加你的收入,但是卻能使你快樂起來。 錢不是唯一的目標 按 照諾克斯大學副教授提姆·卡塞博士和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理查德·賴安博士在過去10年來的一些研究顯示,那些把錢當做重要目標之一的人在心理健康上的 得分是較低的。尋求錢財者更容易消沉;有更多的焦慮和更少的自尊;經歷更多身體、行為和關係上的不好問題;在生命力(感覺活潑和精力旺盛)和自我完善的測 試上得分也較低。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富裕引起的,而是由於把金錢作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給自己增加了較多的精神壓力所致。 知道怎樣談論金錢 密 歇根的霍普學院的教授作家大衛說,“我們向自己說明事物的方式對我們的幸福有很大的影響。”“我支付不起”,換一句話可說成“我想把錢花在其他東西上”。 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偏好做出明智選擇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不能左右生活的自怨自艾的可憐蟲。其實,這也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會導 致不一樣的結果的一個證明,就像有的人看到了麵包圈的窟窿,有的人看到的是圓。要想更好地談論錢,還是應該從積極的角度出發。 注重內心快樂 根 據密蘇裏州-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者肯尼·謝爾登的研究,在那些創造幸福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列表中,金錢的得分排在最後一位。最為必要的需求是什麼?自治 ——感覺你的心動都是自己選擇和自己認可的;能力——感覺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自尊——與他人親密的感覺。芝加哥大學國家意見研究中心也發現,那些擁有 5個或者更多親密朋友的人比起那些朋友較少的人,在把自己描述為“非常快樂”的幾率高出50%。可見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近期,嚴峻的就業壓力不僅波及了大量求職若渴的職場新人,也對在職的白領們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危機感。經濟話題,永遠圍繞著“錢”展開,錢能帶來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