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 打開電腦。 電腦畫面的右下角,彈出了一個訊息 ~ 「你的 facebook有一則新通知」 我 click 進去看。 原來是來自去年參加的夏威夷半馬(Hapalua)所發佈的帖文, 大會呼籲大眾,請支持網上聯署, 一同反對夏威夷政府所提出的法案 ~ ″禁止18歲以下人士參加任何長跑活動 (半馬或以上的長跑。)″ 若這項法案獲得通過,受影響的,不但只是夏威夷當地人,連帶 Visitors 亦會受到影響 ......。 當看到這則消息, 雖然,與我並無太大關係, 論年齡,我已是18歲的一倍有多。 論地點,我已去過兩次夏威夷,參加過十公里 及 半馬,而想去的當地景點亦已去得七七八八,再去的意慾已經不大。 但是,若問我個人意見,我也不想這項法案通過。 數天後,我再次於 facebook 收到 Hapalua大會的最新通知。 click 進去看, 從帖文中得知,經過夏威夷當地多方人士、運動團體、長跑組織、學生運動員.....等等共同努力之下,終於成功擊退該法案。 看到後,我覺得 ~ 那就好了,著實替他們感到開心。 與此同時,從新聞中得知,台灣花蓮發生地震。 兩個月前,曾到過花蓮參加半馬。 那次的跑馬旅程,很開心,讓我很喜歡花蓮。 從新聞報導中,看見花蓮地震後的畫面...... 說完全沒有感覺嗎,真的是騙你的。 雖然我只到過花蓮一次,但或多或少,也對這個地方有一點點的感情。 當離開了跑過的城市之後, 我並沒有因此而跟他們漸漸疏離。 我仍舊持續關注著他們。 就像在外地旅行時認識了一位很談得來的朋友一樣, 當我返回原居地以後, 縱使,大家各有各忙,我繼續過著我的生活,他們一樣平常日子照常過。 但是,透過無遠弗屆的互聯網,我們之間仍能繼續保持聯繫。 透過這種聯繫,我知道,大家,都在不斷向前。 我繼續向著自己所想的方向前進。 而每一個馬拉松,則繼續在他們各自的路上不斷成長。 就像旗山馬拉松,2017年舉辦第一屆時,最長距離只去到半馬。 當他們舉辦第二屆時,賽事規模已擴展至全馬。 我很替他們感到高興。 每年12月舉行的夏威夷檀香山馬拉松,從前的十公里,只像一種附屬活動,不納入正式賽事。 由2017年起,他們已將十公里納入正式賽事,可計算成績,有奬牌、有完賽證書.....。 而夏威夷半馬,亦於2018年起,於每年3月,新增設一項十公里賽事。 於2012年底,我曾參加過澳門的迷你馬拉松。 這是我暫時見過氣氛最冷清的賽事。 但從某些 facebook專頁得知,近年澳門一些熱心人士,自發發起民間補給活動, 於澳門馬拉松賽事當日,除了為參賽跑手們提供補給食品、飲品外,同時亦為一眾跑手們加油打氣.....。 我知道,在分道揚鑣以後, 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不斷向前。 著實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