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幼兒還未上小學,偶爾早晨起床會尿褲子,雖然只有一點點,但我知道他不是故意,所以沒有罵他。但若是尿濕褲子,孩子起床會大發脾氣,說自己再也不要睡覺了!氣妹妹為何都不會尿床,但自己卻會安利 產品 目錄。父母跟孩子說:「因為尿濕了,所以你很生氣,對嗎。」孩子仍舊一直站在那裡,不斷生氣、哭或亂叫。即使父母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想要抱他,安慰他,他也不肯。」像這樣對幼兒,點出「情緒」的名字,似乎對我孩子沒什麼效果。請問像這樣他很生氣時,要如何引導他的情緒流動言語治療?回答:引導孩子接觸情緒,並非孩子就沒有情緒,而是引導孩子認識、接納情緒的方法,若是孩子能接觸、並接納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比較容易釋然,所以這也是教育的一部份。其中的核心價值,是為了愛孩子,而非期待孩子情緒消失,孩子此時情緒已經在流動,但是孩子可能未被理解,未被自己或大人理解。一般大人點出情緒名字,就是理解的一個過程,另一個重要的解開情緒碎片,就是透過好奇的對話,讓右腦情緒能舒緩,但有的時候孩子更敏感,那麼大人應該如何應對呢鬆弛 皺紋?當「孩子仍舊一直站在那裡,不斷生氣、哭或亂叫。」我的建議常是:讓他生氣一會兒。他在生自己的氣,他感覺到丟臉。這是我合理的解讀,那是他冰山的內在。孩子的行為是哭或亂叫,那麼在行為之下,未被孩子意識,或者未被大人探索之處,發生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