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發展進入新里程碑—成長必經的叛逆看著寶貝從嬰兒慢慢地開始會爬、會站、會走、會說話,雖然一歲還無法清楚表達,但憨憨的樣子令人又憐又愛;兩歲後寶貝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氣,甚至是小小的「手段」,只要稍微拂逆他的心意,立刻哭、鬧、尖叫,出現暴力或攻擊的行為……國外「恐怖的兩歲」(Terrible Two),俗諺「三歲小孩貓狗嫌」的名言,正是爸媽對這群2歲以上從幼兒進入兒童期孩子的最佳寫照統一派位。一到三歲的這個階段,有人稱之為「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短短的兩年時間,孩子在身體或心智都有急遽的變化,他所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提到,此時孩子的智能比體能發展快,他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或順利表達,因此他的挫折使他忽然地緒化,也讓新手父母不知該如何應對改善黑眼圈。理解孩子的發展,輕鬆面對「不要不要」這階段的孩子除了開始理解「自我」這件事,也開始面對許多情緒上的「第一次」,例如:占有、恐懼、害羞、嫉妒等,他的世界與主導權隨著成長而擴大;他會故意跑很遠讓你追,模仿大人說話,把「不要」掛嘴邊,對玩食物的興趣遠比吃飯來得高,看見其他小朋友會希望一起玩,但也可能出現打、咬、尖叫、推擠等動作;他學習向外探索,互動對象不再只有家人,會想看看別人有什麼,想著我也可以玩玩看……等,2歲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生活經驗,在自然的社交關係內與他人互動,擁有足夠發展機會;當他發現環境裡不再有人為他準備一切,自然也不會把「不要」掛嘴上,甚至變得比在家裡更自動自發;幼兒園老師分享「這年紀的孩子慢慢開始脫離父母及家人給的舒適圈,學校的團體生活,正是一個提供同伴與其他學習對象的新場所」元朗通渠。跨出家門!陪伴寶貝探索世界,擁有更多熱情與自信現今許多家庭因為父母雙薪,孩子由祖父母照顧,在長輩體力有限,少子化與較保護孩子的情況下,比較少有機會練習生活自理;當孩子身心準備好,有基本的表達能力,譬如「我要尿尿」等,父母不妨試著放手,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跟著老師的引導,自己動手探索並學習與同伴溝通、輪流、「分享」等概念。目前就讀小班的Melody,在家裡時都要阿公阿嬤追著餵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吃飯,但到了幼兒園看見許多和她一樣的小朋友都自己拿起餐具,吃得津津有味…… 「Melody每天都跟我們說學校的飯有多好吃!說她明天要吃更多」Melody媽媽笑著分享,因為她的寶貝不僅愛上食物,同時也會自己動手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