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我們回台灣處理一些業務,外公和外婆特地來新加坡陪伴孩子,她們開心得不得了,這也是她們轉學之後第一次的祖孫相聚。分別這三個多月中,祖孫雖然每個星期會用電子郵件聯絡,終究不像可以摟摟親親、可以吃阿媽的絕妙料理、聽阿公的生活科學來得真實快樂補水鎖水。預計從台灣回新加坡的前兩天剛好是假日,我打電話回家,是書旂接的,她興奮地向我報告:「媽咪!我們正在大掃除,是為了歡迎你們回來特別做的移民講座。」我逗著她玩說:「噢!我們真是太榮幸了!」她在電話那頭不疾不徐地說:「那是你們應得的。」我問起姐姐,猜想中,那個正要期末大考的高中生,大概正在埋首苦讀,但是書旂吃吃笑了起來說:「姐姐正在刷廁所,而且唱歌唱很大聲。」緊接著母親接過電話,一邊笑一邊對我說:「為了迎接你們,每一個角落都亮晶晶,兩個很會做事喔,打掃真仔細,有乃母之風。」我在電話這頭不禁大笑了起來,回答說:「是因為阿公阿媽在,所以特別賣力,所以我常常告訴朋友,想教孩子,『利用』阿公阿媽絕對沒錯!」母親感嘆地說:「那也要對祖輩有相當尊重的孩子才做得到呀!」我說:「對!所以才說要從小培養起。」掛掉電話後,我想起這幾天才和朋友們談起三代相處的話題,心中由衷感謝這十七年來因為有雙方的父母,在頻密親愛的天倫互動裡,兩個女兒培養出一顆非常柔軟的心。她們對祖輩的親愛與敬重常常讓鄰人與朋友感到訝異,更讓我們感到快慰,那樣的情感最直接的受惠者其實是我們夫妻。我說「受惠」的理由是:自己想要孝順父母的心意,因著孩子的加入而更美好和諧,而孩子在當中也學到了她們對父母的尊重與感謝環保禮品。日本人總愛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覺得這句話真有意思。「看」代表著父母先得做榜樣,所以才看得到。孩子不是「聽」著教誨長大的,「期望」沒有辦法用耳提面命來達成,只有自己努力做才會有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