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下午沒事做,看著窗外藍天白雲好天氣,打開手機的Google Map尋找離定最近的後山,穿著牛仔褲和跑鞋(建議穿著合適的衣服和運動鞋),帶著500ml的水和太陽眼鏡,進行了一次即興郊遊。最初只是想到九龍水塘走走,影下相和撰寫本地遊記,計劃行1小時後折返,最終跟著其他遊人沿金山路上山,漫無目的地向前走,直至看到通往城門水塘的路牌和路標,才得知自己正身處麥理浩徑之上,由於當日在下午出發,時間已經不早,惟有加快腳步完成行程。目的地城門水塘一直是熱門的郊遊地點,當天適逢假日,燒烤場都是全場滿座,洗手間前都築起了人龍,從麥理浩徑第六段的出口,需要再走一公里才到達小巴站,路上已經塞滿了大大小小的私家車。車站等後小巴的人龍已排至長樓梯之上,很多遊人都決定以步行離開,最近的巴士站就在再1公里外的梨木樹邨。麥理浩徑是香港最早的一條長途遠足徑,以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命名,在1979年10月啟用,共分10段,全長100公里。【注意安全】行山必須要量力而為,有水塘的路段都是比較易行,這次「佛系行山」的主角,為麥理浩徑路程最短的第六段(Google Map遊走路線),亦是最易走的一段,所以深受行山初哥歡迎,對於有N年沒有行山的Koala,都能夠單人(熊)匹馬輕易完成。遊走路線永康街 > 呈祥道(走過天主教南華中學和明愛醫院中間的樓梯) > 黃大仙祠 元清閣 (過天橋) > 大埔道 > 金山郊野公園(麥理浩徑6段) > 九龍副水塘 > 九龍水塘 > 金山路 > 城門水塘(孖指徑戰壕古蹟、城門碉堡) > 梨木樹邨(可風中學巴士站) 進入金山郊野公園後,便會看到第一個打卡位溢洪壩,是個香港法定古蹟 在呈祥道過天橋後,右手邊就是黃大仙祠元清閣,進入祠院後經幾道樓梯向上走,出口在大埔道 巴士#72/81行經大埔道,前往金山郊野公園可在石梨貝水塘下車 適逢假日,很多家庭都一家大小出來郊外抖抖氣,位於金山郊野公園的停車場上,除了泊滿車外,亦聚集了一眾猴子和人群 要維持動物的自然生態,記得不要餵飼野生動物,以免觸犯法例 佛系行山日誌,誤打誤撞自己一人(熊)行畢麥理浩徑6段,花了兩個多小時,完成了9公里的路程 經過大埔道的巴士站和行人天橋後,沿車道向下走,便會進入金山郊野公園 疫情關係,郊外都成為了港人假日的熱點,私家車都泊滿了前往九龍水塘的道路,可以的話,建議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分隔九龍水塘和九龍副水塘的水壩 沿金山路上山,全程大部分都是石屎斜路,讓人走得有點吃力 金山郊野公園又名「馬騮山」,果然是名不虛傳 在金山路上有幾個分岔路,包括較早前經過的金山家樂徑和這條通往衛奕信徑6段的路口 走到第二個分岔口,感覺有點意猶未盡,但見時間已經不早,最後還是選擇走上這個通往城門水塘的路段,亦是麥理浩徑6段的下半段 太陽開始下山,是時候加快腳步 作為半個飛機迷的Koala,行山亦不忘捕捉飛機的身影 這段從金山路通往城門水塘的路段,已經是整條麥理浩徑六段最難行的部份 山路上十分開揚,在這裡可以拍攝到葵涌一帶的景色 路段一直爬升,梯級過後便是最高點,進入城門戰地遺跡徑,亦可遠眺城門水塘 城門戰地遺跡徑的砲兵觀察所遺址 經過幾道不斷向上走的山路後,終於走到高處,能夠遠眺城門水塘一帶的景色 幫自己拍一張打卡照,即時變身長腿樹熊 麥理浩徑共有200支標距柱,約每500米一支,說實在,我是看到這個標示,才知道自己正在麥理浩徑6段的路段上... 回望在城門水塘燒烤場旁的牌坊,原來在下已完成麥理浩徑第6段 位於城門水塘的燒烤場,遊人多的是,假日到郊外進行戶外活動的人,比起旺區商場的人流還要多! 走畢麥理浩徑6段,亦途經了城門戰地遺跡徑,從燒烤場要再走一公里才到達小巴站 來到城門水塘,周遭都是人山人海,情況猶如平常假日的旺角,所以未有深入探索,便決定離開 當天在城門水塘小巴站輪候的乘客,排到上樓梯頂,趁自己仍然有氣有力,便跟隨其他遊人,以雙腳沿車路離開 離開的路上,道路已經塞滿了汽車 距離城門水塘最近的巴士站,就在梨木樹(二)邨對出位置(可風中學前),這天的雲海很美,佛系行山圓滿結束#行山要注意安全#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伸延閱讀漫遊香港 - 金山郊野公園 一次行山,四個水塘漫遊香港 - 南區海濱長廊 堅尼地城至瀑布灣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