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9%87%8D%E5%9B%9E%E5%B8%83%E6%8B%89%E6%A0%BC-medovn%C3%ADk%E6%8D%B7%E5%85%8B%E8%9C%9C%E7%B3%96%E8%9B%8B%E7%B3%95/ 重回布拉格 — Medovník捷克蜜糖蛋糕 標題水份極重,其實筆者沒有去過布拉格,最遠只去過日本北海道,仲要係為了工幹,嗚呀~我幾時先去得成東歐呀~~T_T 東歐對筆者來說確實很吸引,喜歡(在雜誌上看到的)東歐的傳統氣息,與熱門旅遊國家截然不同的景致,彷如走進世外的浪漫國度;有近代經典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作者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故鄉捷克,其筆下主角們的生命練歷有如東歐近代史及哲學思想的寫照;最重要的還是東歐的斯拉夫語系(Slavic Language)如俄語、捷克語及波蘭文,複雜到爆炸的文法,以及充滿霸氣的語音為東歐添上一份神秘之美。 唔講唔知,其實一向愛好語言的筆者係精通俄文……字母架,仲識講幾句俄文傍吓身添!可惜俄文在香港太冷門,而且自己記性又不太好,俄文書在書櫃的位置已經被蛋糕書取代,仲被我擺埋一二角等待發霉了~ 讓味覺重回布拉格 很多旅客都說遊東歐捷克的布拉格,一定要在當地的咖啡室吃一件最流行的蜜糖蛋糕Medovník(發音近似「咩多扶Nick」),蜜糖味濃,齒頰留香,一試難忘。講兩講我都心動,翻查資料看看Medovník是怎麼樣,結果找到這東西: ……會不會跟平日看到的蜂蜜蛋糕差太遠了?你話呢? 跟平日在蛋糕店看到的蜂蜜海綿蛋糕完全是兩回事,乍看其外觀,像近日挺受歡迎的木糠蛋糕,同樣是多層淺啡的糕身,夾著似乎是忌廉的夾心,外面鋪上氾濫的餅碎。有圖都未必有真相,我真的懷疑是否找錯木糠蛋糕的圖片,難怪在香港沒有太多人認識,筆者在香港也暫時只發現一間網上蛋糕店可供訂購。 由於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因為已經鎖定Medovník,它越是古怪我越是有興趣,所以在網上不停翻查有關的它的身世,可惜以非英語的網頁居多,英文的詳細介紹都很少,更遑論中文網頁(有都只寫了「好味呀!」「來捷克一定要嚐一嚐唷!」等飲食節目用語),令我非常糾結。幸運是世界上出現「無敵」的孤高Translate,透過其獨特又孤高的翻譯結果,總結出以下關於Medovník的簡介: Medovník是俄羅斯的傳統甜品,俄文為Медовик,斯拉夫語系中Med(Мед)是蜜糖的意思,英文直譯就是Gingerbread(薑餅)或Honey Cake(蜜糖蛋糕),由多塊蜜糖餅乾及忌廉夾層組成,並於表面灑上蜜糖餅碎及核桃果粒裝飾。 當然Medovník蜜糖蛋糕跟薑餅是兩種不同的烘焙產品,雖然剛焗起的蜜糖蛋糕與薑餅質地相似,但前者完成品的質地較軟而且有夾心,後者則在蜜糖蛋糕流傳後很久、砂糖普及後才出現,不含夾心及以色彩糖霜裝飾,而且加入的香料相對重手。 由於以前砂糖是奢侈品,民間要製作甜點就得靠其他甜味食材,例如甘荀、紅菜和蜜糖。Medovník於俄羅斯是家傳戶曉的甜品,而且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一套食譜。根據傳統民間智慧,蜜糖可預防感冒、寧神定氣,其高糖度能抗菌益生,藥用神奇,功效偉大,直頭勁到本草綱目都唔使。 後來此甜品於蘇聯時期傳到東歐,當時未見流行,直到1997年捷克一家蛋糕公司引入食譜及量產,Medovník正式於捷克發揚光大,結果大家提到Medovník時只記得是「捷克蜜糖蛋糕」,卻不多人知道它原是俄羅斯籍。 今天應該更高興:如何成功在家中做出東歐甜味 早前朋友到東歐蜜月旅行,特意拜託他們在布拉格的超市買來一盒Medovník預拌粉,讓我可一嚐自製東歐蜜糖蛋糕的滋味。 看圖作餅,果然,這個蛋糕的做法跟薑餅很類似,用料不難,但步驟幾煩。好衰唔衰,在好奇心驅使下,我把預拌粉的材料用孤高Translate翻譯一遍,發現裡面原來加入了人工色素與增黏劑,(全大寫表示驚訝) OH MY GOD!崇尚天然烘焙的我頓覺晴天霹靂,點解孤高Translate你唔可以呃我一世?!(含淚咬手巾) 最憎人呃我,決心要搵到一個全天然自家製的Medovník的食譜。正如之前所講,由於俄羅斯家家戶戶都有其一套做法,筆者以不同食譜前後共做了六次,食到一口餅碎,始終找不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做法。 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迷途後想放棄,但就在我最灰心時候,抬望眼就找到了這個食譜!材料簡單,份量易記,即使去唔成捷克,下午茶時段吃一口親手做的蜜糖蛋糕,喝一口親手沖製的熱咖啡或冰凍蜜桃茶,看一本自己喜愛的小說(盡量就唔好係八卦雜誌啦),唔~簡直是偽文青的美好時光啊! 用具: 家用焗爐 1個 湯煲 1個 粉篩 1個 大鐵兜 1個 手動及/或電動打蛋器 1個 膠刮 1個 保鮮紙(蓋上鐵兜面) 1張6”慕絲圈或湯碗 1個 大焗爐紙 2張 餅棍 1條 細飯碗 1個 油掃 1個 保鮮袋 1個 錫紙或保鮮紙(包裹蛋糕用) 1大張 材料: 「糕身」 麵粉 250g食用梳打粉(baking SODA) 一茶匙+半茶匙 肉桂粉 1茶匙 砂糖 50g蜜糖(建議使用深色的蜜糖) 50g牛油 50g酸忌廉(可不加) 25g 「夾心」 淡忌廉 200g蜜糖 20g 「糖漿」 清水 80g蜜糖或砂糖 40g Rum酒(可不加) 5g 1) 麵粉、肉桂粉與一茶匙梳打粉過篩。由於蜜糖加熱後呈酸性,所以記住係用梳打粉(baking soda),唔好用泡打粉(baking powder)。 2) 湯煲內中火煲滾1/4煲滾水。砂糖、蜜糖、雞蛋、牛油及半茶匙梳打粉加入大鐵兜內 (此刻可加入酸忌廉,只是為了增加酸度,讓梳打粉發泡得更好,以及加強糕身的鬆軟度,反正之後在糕身會掃上糖漿也能使糕它軟化,如果不想買了一盒酸忌廉只用少許感覺太浪費,大可不加),隔水加熱並不停用打蛋器攪拌,直至蛋漿變杰身並顏色變淡,然後離水。 點擊圖片放大 +3 3) 把已篩粉類倒入蛋漿內,用膠刮不停攪攪攪攪攪,攪攪攪攪攪,你會發現麵團越來越實,而且越來越難用膠刮拌勻,同時你又留意到自己好似發左癲咁出現披頭散髮的滄桑感,此時就可用手直接撈勻麵團,但要小心熱,仲有用之前記得洗手! 點擊圖片放大 +2 4) 將麵團放涼30分鐘,以及用保鮮紙蓋好,以免麵團變乾。 5) 30分鐘?擺明又係廁所位啦!不過我建議響呢短短30分鐘先預備掃面糖漿: 將水及糖倒入細湯碗內,用微波爐以高火叮熱2分鐘,撈勻放涼後加入Rum酒,應該30分鐘就攤得凍,真係善用時間架! 6) 夠鐘喇!將麵團切成五份,取出一份後記得蓋回保鮮紙 (圖中我一次整兩塊)。焗爐紙剪成焗盤的大小,在紙上以餅棍把麵團轆成扁平至大於慕絲圈,嫌烏糟的話,可於麵團上多鋪一張焗爐紙才用餅棍轆開,咁洗碗時就可以洗少一樣。嘩!咁咪轆到舊麵團紙咁薄?對!就係要薄到1-2mm厚,咁麵團加熱發脹後就剛剛好了。 點擊圖片放大 +3 7) 焗爐預熱至180°C。夠熱喇,就將麵團連焗爐紙送入焗爐焗至金黃色,時間不定,筆者試過最耐要8分鐘,短至5分鐘也有,總之睇火就是硬道理。 8) 出爐後趁糕身未變硬,馬上用慕絲圈壓出圓型餅身,或以湯碗壓出圓型坑紋再立刻用小刀切出餅身,但不要切爛,否則功虧一簣,正所謂唔好急,最緊要快,仲要有完整一塊。 9) 整好的餅身可疊起放埋一邊備用; 多出的餅塊用保鮮袋儲起,又係備用(見步驟11)。 10) 將步驟6至9輪迴做多四次直到用盡所有麵團。 11) 把保鮮袋內的餅塊以餅棍壓碎,作最後裝飾之用。為達致更佳效果,不妨一邊諗住你最憎的人一邊完成此工序: 佢個ex呀!我個麻煩客呀!李老闆呀!!&@*#%^?!@# (溫馨提示: 請顧及清理問題。咩話?你整完喇?仲搞到一地都係?Oops...) 12) 接下來做夾心忌廉。將蜜糖加入淡忌廉並以手動或電動打蛋器打至企身,搞掂,就係咁簡單。其實有另一種以罐裝煉奶製作的拖肥夾心漿,比較接近東歐風味,不過我做過後嫌它太甜,唔算複雜但整起上黎又太花時間,所以都係算吧啦。 點擊圖片放大 13) 組裝開始!先鋪好一大張錫紙或保鮮紙,並將一塊蜜糖圓餅放好,用油掃在餅面掃上於步驟5完成的糖漿。待糖漿稍為滲透後,用膠刮將1/6的忌廉塗抹於整個餅面。 點擊圖片放大 +3 14) 將步驟13輪迴四次直到蜜糖圓餅用盡,但剩下四塊底面均需要塗上糖漿。輪迴真係好痛苦唷~ 15) 把剩下1/6忌廉以膠刮均衡抹在蛋糕側邊,此刻蛋糕最頂層和側面都沾滿忌廉,那就可以將你剛才充滿怨念的餅碎泛濫地掃上蛋糕全身,爽呀~~~ 喜歡的話,可在餅面鋪上已焗香的合桃碎,增加風味。 點擊圖片放大 +2 16) 以鋪底的錫紙或保鮮紙把整個蛋糕包實,放入雪櫃雪過夜。吃前先把蛋糕置於室溫15分鐘,方便切開之餘也讓蜜糖香氣充分釋放。不過此蛋糕密度比一般蛋糕高得多,口感頗膩,筆者只是飯後輕嚐1/8件已經飽到上心口了~ 點擊圖片放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