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說起來好像很嚴肅,聽起來好像很虛玄,其實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這彷彿充滿佛家禪意的字詞是由日本人山下英子近年來提出的。 一位朋友曾經問過我,怎麼做到斷捨離?當時我不怎麼了解這是什麼,但看字面的意思,也猜得到八九。我沒有執著去尋找真正的意思,但就覺得「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就是捨棄多餘的東西,「離」大概多一份禪意,脫離東西的執著吧? 我並沒有刻意追求斷捨離,只是不知不覺間彷彿地漸漸進入這種境況,直到今天的反思,歸納出旅行讓我無意間學習了。 最初的我,也是一個去旅行必然會購物的普通人,到後來愛上旅行,旅行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兩個月,有時三個月,有時半年,我能帶得到回來的東西著實不多,行李上也想盡量輕便,開始考慮「需要」,也許這就是斷捨離的開始。 越漫長的旅行、越深入的旅行,會漸漸擺脫物質帶來的快樂,有時只是看著山看著海就覺得開心,有時看著小朋友在跑在跳也開心,有時看到美麗的事物就很開心,漸漸地,物質帶來的快樂好像變得不是必然了。我發現不少旅人,重視身邊四周,重視心靈快樂,那些通常被稱為背包客,他們走的並不是一般旅遊達人那種吃喝玩樂的路線。 在旅行的過程中,我不會刻意避過購物點,不過排序上並不是很優先。但如果行程當中,看到喜歡的商品紀念品,我會停一停,想一想,到底是否真的需要?如果真的想要,那也沒關係,就買下來吧!我亦不會阻止自己,有時候我覺得越是給自己阻力,慾望就越大。如果那件東西一直放在家裡沒有捨棄,那就證明這是值得的;反之,最終要扔掉的,那就化身成一個小故事,下次想要再買時,就回憶一下,那故事的結局。 物慾降低了,旅行以外的時間,也是在家裡,以前總是花點時間思考要買什麼添置,現在時間幾乎都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寫遊記、玩貓、看動漫、玩手遊、登山、睡覺,甚少花時間外出購物。 我的房間物品不多,也一直持續減少中,有些等到沒感情時就捨棄,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我覺得都算幸福。然而一旦離開了,看到滿滿的物品,只有無可奈何。 愛上了深度而漫長的旅行,便不知不覺走簡約主義,這帶來的小確幸,讓我漸漸走在斷捨離的路上。 【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收納行李小貼士 【斗斗宅記】>>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遊歷超過30個國家/地區,曾在台灣旅居一年半,踏遍19個縣市,遊歷日本旅居數月,走遍47個都道府縣,加拿大打工換宿體驗兩個月北極光,喜歡去人少的景點,遊記於永安旅遊、U blog、DC fever、likeJapan、now.com、旅行吧!Travel Bar 刊登,歡迎洽談不同形式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