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來到畢業的季節,除了 grad trip,接下來要思考的便是工作,看過了解過外面的美好,就不想回來當社畜,也有人選擇 holiday working,短暫離開此地。 很多老一輩愛站出來說︰「現在的年青人吃不得苦頭!老是想去旅行,不務正業。」嘛,說得也是,以前的發展沒那麼迅速,以前的腳步也沒那麼急促,以前的客人沒那麼不可理喻,以前的老人也沒那麼趾高氣揚,更遑論樓價和物價指數了。 筆者在五年炒散去旅行的歲月裡,遇到很多年青人,他們不是不努力,不能挨苦,而是值不值得,他們可以睡快餐店、睡公園、睡機場,只是為了生活有意義,想看更多,為了讓自己更豁達,活得簡單。 因此,我會說起我的生活模式讓他們參考,一邊炒散,一邊旅行,當然炒散,就意味著旅行不會是很奢侈的那一種,因為錢賺的不多,甚至開始孤獨之旅,而且日常都過得很節儉,不過我就是如此熱愛旅行。 炒散去旅行的實際操作,前題是要建立起人際(炒散)網絡和有一點積蓄,積蓄是給仍未建立好網絡時,在沒有穩定收入的日子裡過活,如果已有了炒散網絡,積蓄不是一定的。一年裡大概工作七個月,旅行四至五個月,日子就是挑旺季工作,挑淡季旅行。一年收入約$80000,過半都拿去旅行,剩下就是日常的生活費。工作的類別都是前線,例如飲食、零售和展覽,的確是非常辛苦,因此這裡永遠缺人,labour turnover 超高,又不需要高知識水平,基本上肯做就有薪水。 看到這裡,有人覺得只是喜歡去旅行,何苦要迫到自己的日常如此辛苦?這個答案,也是跟那些節衣縮食,為了一個小單位,甚至只為了一個名牌包包的人一樣,我也懶得回答。再者,與其為了不喜歡的工作而痛苦,那倒不如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痛苦。 也有人問,不會對前途和生活感到不安嗎?當世間處於萬變的狀況,有時計畫太遠反而絆住腳,以臨急應變應付萬變,因為世界不會配合一成不變的人。如果作為一個習慣應付突發事情的旅行客,相信這點事情不會被難到。至於前途,說實在,公司只會越來越傾向聘用兼職、短期工、合約制,因為這樣可以省人力成本,所以低技術工作都是會以這樣的形式招聘;如果面試被問上為何一直都是炒散,這樣的答案是很 safe,借外來環境來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受歡迎的興趣。 雖然這種生活總有停止的一日,但既然沒有正職的日子,那麼就暫時繼續下去吧?或者,還未遇到一份喜歡的工作之前,就以這種形式生活下去吧。 【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面試的語言偽術 。裸辭後的CV和面試,需要一個合理的故事 。Working holiday vs Working for holiday 【斗斗宅記】>>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遊歷超過30個國家/地區,曾在台灣旅居一年半,遊歷日本旅居數月,加拿大打工換宿體驗兩個月北極光,遊記於 U blog、DC fever、likeJapan、now.com、旅行吧!Travel Bar 刊登,歡迎洽談不同形式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