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用洗髮精搓揉頭髮,水就會捕捉空氣形成泡沫。空氣會試圖逃逸,當它來到水的表面就會形成氣泡。如果沒有界面活性劑,氣泡表面就只會是薄薄一層水,和空氣的表面能(surface energy)極高,很快就會破掉Thermage FLX。但只要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一類的界面活性劑,結果就會完全不同。界面活性劑的分子很容易聚集在氣泡表面,大幅降低水和界面活性劑混合液的表面能,讓氣泡薄膜變得相對穩定。當你將洗髮精搓入頭髮,這些較為強韌的氣泡就會不斷產生,進而堆積形成泡沫。由於界面活性劑還會同時吸除油和脂肪,因此我們很自然將起泡和乾淨連結在一起,用泡沫多寡來推斷洗髮精的效果好壞。現代廣告特別強調這一點,但泡沫其實不會增加洗髮精的潔淨能力,純粹只是比較美觀如何註冊公司。由於十二烷基硫酸鈉一類的界面活性劑實在太好用、太便宜,幾乎所有清潔用品都會見到它們的蹤影,不只洗髮精,連洗碗精、洗衣精甚至牙膏都有這類物質。這就是為什麼用牙膏刷牙會滿嘴泡沫的原因。這裡泡沫同樣只是好看,代表「你看,我正在刷牙耶!」而已。十二烷基硫酸鈉大受歡迎,最終更取代了肥皂,不僅用來洗頭,更成為我們清潔全身的主要方式,「沐浴乳」時代從此降臨,和洗髮精一樣裝在小瓶小罐或可擠壓容器裡。由於這類界面活性劑沒有顏色,裝在透明罐裡非常好看,要是和洗髮精一樣加上顏色或香氣,那就更迷人了per face 好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