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義工 開心行義自我提升 彰顯公民責任感 『區區義事、點少得您』 香港人愛心澎湃,每個人身邊總有一兩個熱心服務社會的朋友。「傑出生命計劃」於 2014 年 12 月透過互聯網進行全港首個探討「18 區市民對義務工作的觀感」問卷調查,並邀請香港大 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樓瑋群博士及助理教授羅明輝博士擔任計劃顧問。調查訪 問了 659 位來自香港的各個地區,各個階層的市民,並得出意外的結果。 總括而言,本港市民參與義務工作者無分年齡、信仰、性別、教育、職業、居住區域。根據 調查顯示女性、教育程度較高、居住在九龍城、觀塘、大埔區的市民參與義務工作的比例明 顯較高。參與義務工作的意願,主要受個人因素影響;而社會或系統所構成的環境,一般無 礙受訪者對投身義務工作的動機和熱誠。參與義工的人士經常感到生命更有意義,多感喜樂, 少怨天尤人。 較為有趣的發現是,有別於一般行義只為「幫到人」的觀感,對於未曾參與過義務工作的受 訪者來說,公民責任感及生涯計劃兩項因素成為他們參與義務工作的動機。與未曾做過義工 的朋友比較,曾擔任義工的朋友,較為追求個人意願,而不受社會環境的約束。而對於一直 參與義務工作的受訪者來說,他們會比較著重是否能從做義工之中學習新事物或獲取新知識 (與是否可以發揮行義能力感)。 最後,同時亦最重要的一點,逾九成的受訪者,不論是否曾參與義務工作,都一致贊成香港 應每年設立義工日。傑出生命計劃創辦人暨「1.18 香港義行日」發起人梁美儀表示:「香港被 推崇為國際大都會,讚譽不止是多元和開放的文化,更重要是香港市民都充滿愛心。我們以 『區區義事、點少得您』為口號,於 1 月 18 日將與全港市民創造香港18區同時進行義務工 作的創舉,鼓勵市民不分男女老幼、種族傷健同心行義,並成為香港18社區的『區義員』, 將關愛傳播香港每個角落,從而達致『香港是我家、全民生活義』的理念。」 發布會於公布調查結果後,梁美儀會長連同主禮嘉賓深水埗區議會副主席黃達東先生, MH、 香港數碼廣播電台首席顧問、十大傑出青年、啟基學校前任校長莫鳳儀女士 MH,JP、LEVIS STRAUSS 香港總經理麥倩華女士、電台節目主持及啤啤熊藝術中心校長葉文輝(啤梨)、互 動創意網上電視創辦人梁安琪女士及年青歌手王靖喬女士一同舉行1月18日「財神到全港 18 區同步創義舉」啟動儀式,象徵傑出生命計劃及一眾義工們,已經準備就緒,於本年 1 月 18 日展開 18 區特色財神派福袋及表演活動。 點擊圖片放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