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窮遊」,其實我也很喜歡「遊窮」。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這類較窮困國家甚有興趣,有朋友可能會覺得我「攞苦黎辛」。發達國家固有其先進一面可欣賞、貧窮國家的習俗甚至文化,隨時對你個人成長有所衝擊。 近年,印度的強姦案可能令其成為了罪惡天堂、遊客「聞風喪膽」的地方。的確,那年我到印度旅遊時,也真要天天爭執、不斷遇上各類奇怪人,很多虎視眈眈向你的錢包看,怎也得要在你身上騙幾毛錢,甚至,我曾經險死還生,這些意外,是有的。 每個地方總有善有惡,也別給一部份當地的壞人,令你把整個地方的觀感有所改變。遊這些窮困地方,我很深刻的是,有些街童或乞丐,他們並沒有張牙舞爪地向著你的錢包看,反只求基本生活所需。 還記得在新德里地鐵站外,雖如常有一群「黑車司機」、聯群結黨的「丐幫」把你包圍,當中也有著一個個可憐的小孩。他們所求的並非金錢,可能只想你給她一口乾淨的飲用水、一塊小小的餅乾,以供解渴、以供充饑。在他們眼中,我看到並非貪婪的目光,而是為求生存,不得不向人卑躬屈膝、為果腹而不顧尊嚴,向路過的人求一口水喝。 可能,有太多遊客被那些不良份子滋擾過,對這些乞求嗤之以鼻,我為那小女孩遞上自己的瓶裝水,她竟識趣地向我示意「離口飲」的動作,我索性把整瓶水送給她。她那真摯的笑容,我一生難忘,她甚至不捨得一口喝完,更把水分給友人喝。 原來,在某些地方,甚至是一國首都,也有人真的只為一口水而奮力生存,那一刻,我不會以獵奇或鄙視的目光向之怒目而視,反而,我覺得很感動。我們千省萬省去「窮遊」,但原來我們再「窮」,擁有的也比他們多。 在當地很多旅遊景點中,真有不少街童亂黨像電影《一百萬零一夜》中的小男孩般,裝模作樣去騙取遊客金錢和信任;同時,亦有不少賣精品、賣飾物的小孩,他們並非想在你身上騙取甚麼,只想賺點錢,維持生計。 世間人性太複雜、罪惡太多,變相令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跌至谷底,更別談這些大家眼中的「落後地區」。很多人遊這些地方,只抱著一副獵奇的心態來旅遊、以一個「富裕國家」遊客的姿態來傲視這些地方的不足(相信我,哪管你再「窮遊」,在他們眼中,你仍是個「有錢人」),更甚者以一種「低下人」的目光對他們視之。 有時候,我覺得旅遊不單是觀光體驗那麼簡單,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投入,與當地人互動,明白當地人的生活、文化、思維,才是閣下旅遊的一大得著。只懂浮光掠影看當地的異國風情,只管說「好污糟」「好亂」「好核突」,某程度上,也踐踏著別人的社會。 遊印度地標泰姬陵(Taj Mahal)的時候,那個淒美的愛情傳說背後,內裡當然有為騙遊客錢的「丐幫」,也有不少背負悲劇故事的人,正在這個人氣旅遊點四周,努力地生活著。旅遊業有風光美好一面,同時也並存著陰暗的一面,只看你用甚麼心態看待。壯麗的建築背後,卻有著一個個可憐的身影,漫無目的地等待,畫面看來也很唏噓。 以窮遊來遊一個更窮的地方,你自會明白自己那些所謂的窮遊根本一點也不「窮」,對比他們,你至少再窮也有機會買張機票遊歷世界,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此一生了。 到發達國家旅遊確很方便,但到窮困地方旅遊,又是另一番體驗,值得的。 雖然很多人「聞印度色變」,坦言,我有興趣去第二回的。那邊確帶給我一些不堪回憶,但在風土人情上的體會,卻讓我不時有意再去走走。 當然,要「窮遊」吧?這也是個好選擇。還記得在火車站折算回以$7港元吃一大碟咖哩飯,夫復何求? 攝於Taj Mahal @ Agra, India 個人旅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