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是喜歡去旅行,才會一個人去旅行。但原來,我是喜歡一個人,才會一個人去旅行。 行街、食飯、睇戲、運動、創作、休息…除了搞嘢,幾乎沒有甚麼事情是非得由兩個人來完成不可(當生育也是一個人就能成事的時候)。和人類接觸愈少,就愈省時,愈能減少情緒受到牽動的機會。 最近日本非常流行的「斷捨離」,意思是透過斷絕不需要的東西(不再購買)和捨去多餘的廢物(丟棄已有的東西),以達到脫離對物質的執著。我並不認為苦行般的旅行或僧侶般的清減生活就是好或適合所有人,但愈去得多旅行(是旅行,不是渡假)的人,愈容易有這些特質。 背包只有一個,帶上身的東西必須好用、實用、愛用。用不著的東西,帶著只有自己辛苦;本來想要帶在身上的,發現真的沒用以後,自然就會放下。 這樣的習性已應用在日常生活上。有時看見櫥窗的漂亮衣服也會心動一試,但試完又覺得可有可無,最近一年都是衣服舊了破了,才買一件差不多款式取代(即黑T換黑T,白T換白T);而且自從不吃肉後,的確是很多料理都不能吃,也會變得沒趣(例如吃素堡就完全沒有意思),因此對吃的慾望也大大減少。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可以割捨的。旅途上人來人往,合嘴形的一起玩個幾天,話不投機的也在離開前說聲再見。反正日後向左走向右走,彼此不過是過客,誰也不欠誰。人心難測且思變,凡是牽涉到人類的事,自然變得複雜。想要受人歡迎,只要不深交,永遠談笑風生,保持八面玲瓏即可。生命短促,到死的時候也是只有自己一人靜靜離開,何必浪費時間與人拉鋸。 在路上,我覺得我擁有一切;擠身社會,卻甚麼也捉不住,下一秒就可能被淹沒。孤獨對我來說是好的,因為一個人才可以慢慢思考;很多時候,想逃離人群或派對,那種心情才是難以忍受。但存活於這個城市太痛苦,痛苦得必需找人作伴,實在非常矛盾。 我不得不承認,在這個鬼話連篇的地方,我需要聽人話。創作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是不斷的人格分裂和自言自語,而且無人能明白。不過,不和人類接觸,也就無法筆耕了。特別是和心地好的人對話,好的說話要好好記住,不只收藏,還要使用,自省我那充滿缺憾的個性,然後繼續寫字。有些廢話還是要和你講,講完自己扛。願我們都不是寂寞星球裡唯一的desperado。 -–Loklam 圖片/網上"Submarine"劇照 ——————————————————- 歡迎 Like & Share, 和參觀以下頻道 Facebook: Because of Journey 不如去呢度 Youtube: Because of Journey 不如去呢度 Loklam’s Blog: oh-ho-deseper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