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海港城的佈置,中環的皇后像聖誕廣場, 百貨公司的Boxing Day Sale跟聖誕節有什麼關係呢? 曾經,聖誕節不用花錢不去商場也很有聖誕氣氛。還記得小時候讀天主教學校,每逢十二月學校就會擺放出一套聖誕模型—--小耶穌在馬槽中誕生了!旁邊是聖母和若瑟,還有三位賢士帶來禮物。學校的修女給我們說有關耶穌出生的故事,百聽不厭。同學們交換手寫的聖誕卡,信封上還要貼上最閃令令的貼紙。不知道是因為全球暖化還是自己沒那麼怕凍,總覺得小時候的聖誕節比現在的天氣冷很多。 「你聖誕節會返香港過嗎?」 「會呀,馬來西亞是回教國家,還是香港比較有聖誕氣氛。」 「你們香港人也不慶祝聖誕吧?公司有很多人都沒有請假啊。」 公司的expat每逢十二月就會四散返鄉下過節,我們在鬼佬國家的總公司會關門兩星期,就算平時黑莓不離手的上進分子在這兩星期都可以奉旨不覆電郵,很有「聖誕氣氛」。 香港呢?未到十二月一大堆商場已經開始鋪天蓋地的聖誕佈置,大家開始盤算要買什麼禮物給男朋友女朋友,餐廳侍應以至Conrad酒店外的銅像們都戴上聖誕帽,似乎也很有「聖誕氣氛」啊! 還在香港Office的時候, expat們常常問我中國節日的由來. 「為什麼要食月餅呀? 中秋節大還是農歷新年大? 你們的農歷新年就好像我們的聖誕節那麼大嗎? 中秋節就好像我們的復活節嗎? 還有什麼節日呀? 爬龍舟那個是什麼節呀? 」 一問之下才發現自己都說不出那些節日的歷史故事和古代傳說, 一時間很難解釋藍莓芝士餅味的冰皮月餅跟嫦娥奔月有何關係, 屈原投江自盡又怎樣衍生出赤柱灘上各大保險公司的龍舟廣告. 是商家借節日賺錢, 還是我們都懶得記下節日的意義, 投入商家的懷抱? 「你好像什麼都不知道啊, 其實你們中國人節日的意義就是找個籍口一家人大吃一頓吧? 不過我們都是一樣, 聖誕和復活節都是一大班人喝很多酒…」 至於聖誕節, 是紀念耶穌出生, 那我想我們過聖誕節的重點應該不只是跟裝飾拍照和買東西, 而是對那些跟我們一起拍照和買東西的家人和朋友好一點, 多說好說話, 戒說人家是非, 大家做好自己, 那應該就是節日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