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風流快活了656天後,加上前後無業半年,我在事業上交白卷足足兩年半時間。同輩的朋友已經是serior的位置,甚至是manager級。說無動於衷是騙人的,畢竟道行未夠。但幾天鬱悶過後,看開了便明白各人自有命數,有失自有得,是此消彼長的道理。 有朋友回來後很快便重投老本行,我算是其中一個,三個月之後再度投身打工仔行列。但有社工朋友回港後用上一年時間才找到心儀的工作,也有髮型師朋友流失了大量客戶。在職場上浮浮沉沉的,大有人在。可是就這樣把工作假期打進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尚算太早。我說過,人心思敏感定能從中啟發一些甚麼,那怕只有自己才認為了不起的事。 朋友大學時主修酒店管理,在澳洲也做過house keeping。回港後順理成章在一間酒店工作。他熱愛文字,在澳洲時就有寫遊記,不乏讀者。機緣巧合,哪來的衝勁應徵做旅遊書編寫,而面試官剛巧也是他遊記專頁的讀者。從此,他當上了旅遊書作者,各地游走。我問,「如果沒有去澳洲,你還會在旅遊書出版社工作嗎?」他猶豫片刻,「我想我連應徵都沒有勇氣吧。」 台灣朋友本來在一間補習社上班,來到澳洲報了一個短期咖啡班。粗略認識後,再回台灣認真學習沖咖啡。跟在澳洲認識的女朋友結婚後不久,兩口子決定開一家以澳洲為主題的咖啡店。大慨很快台灣將會多一間有心思的咖啡小館。 日本朋友在澳洲時沒有很常工作,靠的是一手好畫技來求生。我在Adelaide認識他,為換取住宿,他為一家快將開業的backpackers(澳洲對hostels的稱呼)畫壁畫。一年過去,他回老家日光後,竟當上了旅館老闆,每天招待世界各地的旅人。 而我,竟然在不知不覺之間喜歡上文字。當初以日記敍事形式記錄生活點滴,到後來寫出一篇一篇遊記。現在除了自己寫,也愛埋首其他人的遊走趣聞與經歷之中。 P.S. 話說公司來了一個新高層,第一眼看到他,我便說他很面善。不只面善,我其實認得他就是之前我見工的那個interviewer,但他沒有錄用我。過了一兩星期,我便跟他說那一段他遺忘了的小事,聽罷他大笑。雖然他已忘記了我這個人,但補了一句,「我知你曾經去working holiday,我一定唔會請你。」 工作假期究竟能造就多少奇蹟,或如何改變人的命運? 好運,惡運,自行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