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cks, Sydney 出走吧! 我還輸得起 「有些事當下不做,就永遠不會做。」 我決心申請Working Holiday,其實只是兩天的事。 很久之前就得知有Working Holiday這個讓年青人一邊打工一邊旅遊的世界性項目,打救了千千萬萬個憧憬國外生活卻沒有能力的人。當然,我也是被打救的其中一份子。 雖然心中想出走的火從未熄滅過,但我跟大部分人一樣,顧慮太多,也認為來日方長,遲一點還是有機會。於是,畢業後連畢業旅行也沒有去就直接工作了。一直工作差不多四年,每天過著「有返工,無放工」,有如行屍走肉的生活。二十多歲這段人生最光輝的歲月,就這樣慢慢被工作蠶食掉。 一個下班後快午夜十二點的晚上,我透過任職廣告設計的中學同學Cherrie,看到她一個正在澳洲Working Holiday的朋友的一些照片。我馬上跟她說我很羨慕那無拘無束的生活,怎料Cherrie剛在一星期前已申請澳洲工作假期簽證。要找一個同時間願意辭去工作,沒有負擔,也不惜花光身家的旅伴談何容易。於是第二天我問我媽如果我去澳洲了,她會否寂寞,她說「我大把節目」。就這樣,我沒有後顧之憂地按下「submit」,完成網上申請,而我的人生似乎變得不一樣了。 其實,事前我有想過去歐洲Working Holiday,貪其地理位置優良,假日可到隣近國家遊玩。但backpacker文化在澳洲非常普遍,工作機會也相對較多。我也不希望出國才三個月就因為找不到工作,花光盤川要回香港。 經了解後,發現澳洲很大,同一個國家,也會出現時差,氣候差異也相當大。像昆士蘭省和北領,這裡終年都是夏天。在澳洲,有沙漠,也有世界一流的沙灘;有國家公園,熱帶雨林,也有大堡礁。一個澳洲不夠,旁邊就是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如斐濟,阿魯阿圖,大溪地等人間天堂。所以,我還是選擇了澳洲。 很多人說,二十多歲是「搏殺」期,旅行可以老了再去。可是,三、五、七天走馬看花式的旅行已經不能滿足我。我要的是遊歷,感受當地文化,實實在在於另一個地方生活。我才不要老了才去旅行,我要在人生最光輝,對生命最有熱情的時候出走。這是有一點任性,但,我還輸得起。 出走之前 出發前,我在網上看了很多資料。對於新手來說,「背包客棧」和Travel Life是必讀網站。由離港前準備到初到澳洲的生活入門,或是工作資訊都一應俱全。 我將HK$35,000兌換了4,600澳幣,一般人只帶二千多至三千多元,不過我卻多帶一點,因為就算未能馬上找到工作也未至於令自己太徬徨。 坦白說,對於這次旅程,我既興奮又緊張。畢竟我從未試過離開香港超過兩星期,更不用說要待上一年時間。期間不只是旅行,還要兼顧工作,以及生活一切瑣事。以往只能透過旅行書或者是電視去了解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現在將會以自己雙眼去看,用自己雙腳去闖盪,展開一場人生歷險。 Staying at the junction, you never know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every single step you make. Always ready to move, to change, to make decision despite the uncertainty. It is insecure, but it is also the funniest thing as a backpacker. 回來之後 我不務正業足足兩年半後,終於要面對前途問題,可是面試時每問到在澳洲的工作,我總是有點不知所措。我想在澳洲耕田的經驗總不會對面試有任何幫助吧!說不定反而令顧主懷疑我已被國外悠閒的生活節奏影響。 國外流行 gap year,就是畢業後到國外流浪遊學。心智成熟了,見識多了再回家工作。這算是生活的實習。未學工作,先學生活,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文化!可惜香港的顧主卻接受不了任何空白期,在理應「搏殺」的二十代之時,卻平白「浪費」了兩年半時間。朋友表面上雖然對我的出走多抱支持態度,可是骨子裡又是另一回事。說得白一點,多數人欣賞出走的勇氣,卻認為出走本身不切實際。 這是一個矛盾。我們都嚮往自由,卻不敢踏出第一步,甚至不敢認同。我希望透過我的經驗,令更多人尊重backpackers,欣賞背包文化。 遊歷,可不是渡假這麼簡單,那將會是令自己變得不再平凡的一次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