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的由來你知多少?這麼簡單所以你需要知道 身為上班族之一的你,當每年的五月一日休假在家中,知道這天為什麼會放假嗎?儘管知道是「勞動節」,是否對這個節日有什麼頭緒呢? 勞動節這個節日的創立,有種點醒、感念社會的意義,維基百科上表示:「為了慶祝勞動階級對社會和經濟所做的貢獻」。我們所知道的勞動節,也稱為「國際勞動節」,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都在5月1日,但有些仍有所不同,如:美國與加拿大的勞動節在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日本則沒有勞動節,類似的「勤勞感謝之日」在11月23日。 勞動節的由來是由許多人努力而來的,在1886年的5月1日,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有大約35萬人參與罷工、和示威遊行,他們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呼籲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示威持續了約四天,過程中,警方的暴力鎮壓導致流血衝突,抗議人士和警方都有人因此受傷或死亡。這場暴亂又稱「乾草市場暴亂」(Haymarket Riot,又譯秣市慘案),此後由於各國工人階級的團結和不斷鬥爭,各國政府開始重視八小時的工作制,且在1889年7月,第二國際巴黎大會決定,自1889年起每年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以上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 直至今日,每個國家都有對勞工的基本保障或是福利,舉亞洲華人地區來說,就有「三節獎金」或是「三節禮物」的福利,部分公司會選擇在三節發放禮贈品,傳統三節為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西化的則為勞動節、元旦(或聖誕節)、員工生日等。 針對不同的三節,亦有不同的禮物推薦選項,(儘管多數員工最想收到的三節禮物仍屬實際的三節獎金),最常見的禮贈品是:免費招待卷,或是實用的交通票卡,如:悠遊卡或是一卡通等。 對勞動節有點認識之後,了解自己基本的權益外,不妨也上呈「禮物推薦清單」給上司,謀點福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