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於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2月21日,舉行《藝術機器‧過去/現在》展覽,探討藝術創作與機器之間長久以來的聯繫。展覽展出由25位本地藝術家借助和運用機器 (如機械裝置或電腦) 創作而成的共34件作品,涵蓋動力學藝術、衍生藝術、互動藝術、聲音藝術、電腦圖學和動畫等多個領域,知名藝術家包括卡娜、鍾緯正、Daniel HOWE、曲淵澈、林妙玲、Tomas LAURENZO、梁志和、羅海德、王健明、黃炳培(又一山人)、楊嘉輝及葉旭耀等,致力展現媒體藝術在表達形式上的豐富可能性。展覽從現代主義和大眾傳統出發,有系統的綜述媒體藝術的歷史,將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放到歷史脈絡當中審視。《藝術機器‧過去/現在》展覽由現任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院長兼電影及媒體藝術講座教授艾朗宏,以及前任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院長和現任楊建文講座教授(媒體藝術)邵志飛聯合策展。儘管攝影誕生至今已有170年,而電腦在過去60年間亦一直用於藝術創作,但人們對於借助和運用機器創作的藝術仍大多抱持懷疑態度,並將機器視為削弱藝術家創意的洪水猛獸。是次展覽透過將各式各樣的當代機器作品放到悠長的機器藝術歷史脈絡中審視,挑戰藝術與科技之間的預設對立。媒體藝術,正如展覽中所呈現,能為藝術的表達與表現形式帶來多樣可能性,當中有我們常見的電腦動畫或電腦動力學藝術,也有互動電腦藝術等嶄新的美學體驗。是次展出的34件作品分為四大主題,分別是動能雕塑及魯布‧戈德堡機器、電腦圖像與動畫、電腦裝置藝術及聲音藝術,表現媒體藝術蘊藏的豐富創意與敢於實驗的精神。《藝術機器‧過去/現在》 展覽詳情:日期: 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2月21日 (逢星期一休館)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免費入場,需預先登記 ) 地點: 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 (九龍塘達之路城大劉鳴煒學術樓18樓般哥展覽館)網站: https://www.cityu.edu.hk/bg/*鑑於目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情況,般哥展覽館將延遲重新開放直至另行通知。請繼續關注展覽館的網頁和社交媒體以獲取最新資訊。精選展品: 邵志飛,《The Spatial Pendulum》,機動金屬結構,交互式軟件應用程序,電腦,用戶界面,1990/2020 Maurice Benayoun,《Hong Kong Escape Views: Panoptical Memories》,互動裝置、360度錄像及虛擬現實望遠鏡,2020 Max Hattler,《Serial Parallels》,摘自影片的定格相片,2019 陳家俊,《嘉年華》,混合媒介,2020 楊嘉輝,《Possible Music #2》,LED燈光系統、十六頻道聲音裝置;聲音,六十分鐘循環,2019 簡鳴謙及Jane Prophet,《Common Datum》,尼龍(黑色)、3D立體打印、玻璃、大氣水生成器、蝕刻黃銅,2020 劉燦及Alvaro Cassinelli,《Viva Voce》,混合媒介,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