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的滋味真是一日如三秋。在分開的日子,婆婆和她的丈夫只得靠書信表達思念之情。好在中秋節快到了,他在中秋節前兩天便急不及待派人把婆婆接回來。 那個團圓的晚上,家裡的廚師一如以往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但在那封建的年代,除了主僕要分開用膳,就連男女也不能一起進餐:女人要待男人們吃完才能吃,以顯示男尊女卑。 婆婆的丈夫其實一直也看不過眼這種規矩,而且想到這晚是婆婆入門後第一次正式參與的家庭晚餐,更加不想和她分開吃。所以他在晚飯前不斷在大廳中渡來渡去,等父母從主人房走出來,便立刻鼓起勇氣上前向他們提出取消男女分開吃飯的要求。「爹、娘,今天適逢是我剛成家立室後的第一頓團圓飯,兒有個建議,不如由今天起我們不要再分開男女,大家圍在一起吃飯,好嗎?」 其實父母對這個習俗是沒有甚麼意見的,傳統嘛,便一直沿用下來。但這晚,看見愛兒這樣熱切地要求,想了一下也就答應了。自此以後,全家人便不用再分男女,外婆亦可以坐在丈夫身邊,大家一起喜氣洋洋地圍著大桌子吃飯了。 晚飯之後,婆婆和丈夫一起到院子裡走走,賞月聊天。婆婆問他:「你怎麼那麽大膽,敢向父母提出男女同枱吃飯的要求?」 他說,是愛情的力量。因為愛,他希望以後每一件事,特別是開心的事,都能有婆婆在身邊分享,這樣他才會開心。婆婆聽罷,便幸福地依偎在丈夫的懷裡,緊緊地抱著他。 也許每個人一輩子都在等一個人,一個可以執手共老的人。不過現實是有人等到,有人不;而我婆婆,等到了。 中秋假期快完結了,婆婆的丈夫又要回大學宿舍,他們經過幾天的短聚後又要分開了...... 老海口 (photo from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