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個很熱門的詞語是臨界點。對於,曾經學習物理的朋友而言,應該對這個詞語並不會陌生。這是指光線從一個媒介進入另一個媒介,到達某一個角度時,折射的自然現象便出現了。以現在社會用語的角度,是指事情到了某一個程度而將來出現一些突然而且巨大的改變。多數是指不好的事情將會發生。其實,我想解釋一點,在醫學上也有相似的情況。 在激光治療上,色斑和改善膚質皆為重要的治療目標。至於如何達致良好的效果,醫生會為你選擇合適的儀器、適當的能量和合理的治療程度。另一方面,激光這一把雙刃刀也可能導致皮膚有所傷害,包括表皮破損、水泡、反黑、白斑和皮下出血。所以,在既有效果之餘,也需要注意安全。在拿掐當中的平衡是十分講求技巧。這個平衡的界線可以定為我們的「臨界點」。在「臨界點」以內是安全的。在「臨界點」以外,就等同在危險區域上徘徊。另一方面,在「臨界線」內,如果力量太小,就等同沒有反應和效用。只有合理的力量,才可以把光能順利通過。所以,必須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術才可把激光的效能發展得最好。 當大家明白「臨界點」的道理後,便會知道以下的道理: 1. 不是「打」到越紅越好。有些人中心標榜只有「打」到全面紅點(起砂)才有最好效果。我見過不少例子出現「白斑」(過度治療)的後遺症個案,原因是能量用得太重。 2. 能量太小,雖然能達到嫩膚的效果,但對於清除色斑的成效不大。 3.「 臨界點」的數值是每個人都不同。必須經過臨床的判斷加上經驗作出計算結果。所以,完整的醫療團隊是重要的。 4. 要有好結果,在同樣的角度下,優良的儀器可輸出穩定的能量,而產生更大的效果。所以,免不了成本會有所提高,但是值得的。 5. 盲目地要求醫護人員加大能量只會令操作人員失去客觀的分析,相對地增加超越「臨界點」的風險。 我認為好的事前溝通是非常重要。只有通過明白客人的心情和表達醫生個人的治療理念,才可達到雙方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