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上海出差,和我聯繫,恰好次日是週末,說來找我。 一方面我交代愛人稍微準備下,一方面努力回憶著過去。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我到上海,他跑到北京,一晃十幾年沒見。 因為第二日朋友要到來,我把家裏衛生全部重搞,還特意買了一套酒具,一切準備就緒,腦海裏反復想像著次日上午見到朋友後的情景。 第二天我很早起來,去菜市場買最新鮮的菜,買酒。九點時候朋友發來資訊,問在上海南站如何坐車到我這裏。 我想他初到上海,找公交地鐵不方便,就讓他直接打車過來。很快朋友回我,說打車太貴,不在報銷範圍。 我不太好意思勉強,就把公交路線告訴他,按照我的經驗,一個小時應該到了。 十點鐘時候,我問朋友到哪里了,沒回復。我直接打了電話,朋友接電話後語氣有點氣急敗壞,帶著埋怨的口吻說附近問了好多人,壓根沒有我說的公交線路。 我聽的頭大,就讓朋友發來位置定位,我一看,竟然在上海站,可他開始發來的資訊是問上海南站。 眼看快十點半了,我索性讓朋友打車過來吧,他沒回我。 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朋友發來資訊,到了。 做好飯吃完,稍微寒暄幾句,剛談到盡興,朋友突然說必須要趕回去了,因為下午四點要見一個重要客戶,我說四點還早,到時候直接打車過去也好,可他執意要走,說倒公交要兩個半小時。 送走朋友,我感歎於這次相逢不到兩個小時,剩下成倍的時間都用在查路線,倒公交,一路奔波,要是他一開始肯打車過來,半個小時就到了。 其實他也只是想盡量節省,把用錢的成本控制到最低,只是,這些壓縮的用錢成本都要用成倍的時間換取,越缺錢,越想省錢,越去額外透支時間。 讀研期間,機緣巧合,認識會計學院一位同鄉,年齡比我大三歲,我叫他趙哥。 趙哥之前在鄭州上班,每月不到三千元,由於一家人開支大,趙哥一家在遠離市區的城中村租住。 由於離單位太遠,每天早上趙哥六點就要起床,擠公交,換公交,再擠公交,前後將近兩小時,到單位已經種牙精疲力盡。下班後,再擠在人挨人的車廂裏,趙哥經常被擠得恍惚,難道自己真的要這樣擠來擠去,看似勞累辛苦,生活毫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