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我國有2.49億老年人和4000萬殘疾人和半殘疾人老年人,而只有30萬名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這三個具有很大反差的數字揭示了目前養老護理人員的巨大差距。 除了少數人員素質混雜,專業能力有限,流動性等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問題.. (北京日報,11月25日)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加深老化的程度,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老人需要照顧的。目前,只有殘疾失能老人的一半,有40萬人口,但只有30萬養老護理人員,這意味著很多老人沒有得到專業的照顧。此外,員工的現有質量良莠不齊,解釋醫療質量老人的部分是不高的。 “老有所養”是社會主義命題。如何讓更多老年人享有專業化護理,也是我們實現老有所養的重要因素組成一個部分。為此,剛剛頒布的《養老機構護理員國家進行職業技術技能課程標准(2019年版)》規定,養老服務護理管理從業工作人員學曆門檻降至“無學曆水平要求”。有關數據文件系統提出,2022年底前培養200萬名養老護理員。值得期待。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彌補人員缺口,還需要解決高強度勞動和低標准工資——三個“路障”;職業前景未知,成長空間小;超出技能要求,耐心和責任心等職業素養門檻較高.. 也就是說,彌補養老護理人員的差距,不是簡單的增加人數,而是從多個角度出發,坦率地說,需要緊急“填補”各種短板。 首先,需要“補”的待遇。一個行業可以吸引更多的從業者,都對目前的治療還取決於職業前景。據了解,在兩三千元,只有五六千元的高收入一般的養老護理人員的月薪,顯著降低與收入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相比,而且,很多養老的護士都沒有,醫療,工傷保險待遇。 養老機構護理工作人員缺口巨大,當我們自己老了誰來護理? 了解長者希望居家安老,特別將長者屋苑及服務式住宅合二為一,為長者住客提供安心的居住環境。當中護老院舍更會為每位入住長者進行全方位評估,並有專業護理人員貼身照顧及護理,確保長者維持身心健康。 正因為收入低卻很累,很多人不願意從事教育這一發展職業。而願意幹養老護理的大多是平均年齡較高、學曆水平較低的人,而這些人一旦幹不動,就面臨“接班人”問題。所以,必須想方設法提高我國養老護理管理人員的待遇,包括員工工資待遇和基本醫療保險公司待遇。而要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前提之一是可以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 其次,需要“補”素養。刷機,翻身,按摩,喂......這是最基本的養老護理技能。如果大部分的養老護理人員,但將這些基本技能,顯然難以提高治療。在此基礎上,養老護理人員也應該了解中老年人群,掌握專業技能的心理和生理基礎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 這需要專門的培訓體系。 據悉,目前我國全國已經有217所院校開設了老年教育服務管理專業,但在每所學校屬於我們一種小專業,學生學習人數很少。這需要在招生等方面不斷加大企業宣傳活動推廣工作力度,讓更多人認識到該職業技術前景——理應像培養護士一樣去培養養老機構護理研究人員,學曆之外還應該授予學位,以提升該職業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待遇。 另外,其他方面需要“補充”.. 例如,在市場上,支持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機構,使一些養老機構能夠為養老人員提供穩定的就業環境和更高的待遇。 在財務方面,應增加養老護理人員在培訓,就業等方面的財政補貼,如就業,社保補貼等,可以使從業人員務實.. 再次,這是必要的養老機構,中介機構加強規范化管理,重視監督,規范員工強制其管理以防止某些養老金護士“格雷欣法則”。此外,老人的家庭成員應為護理技能免費培訓,這是填補了國內空白。 相關鏈接 超級幹貨分享!居家養老護理指南大全! 如何執行從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患的日常護理 如何對“三高”長者可以進行心理護理 如何護理偏頭痛長者 智慧養老大環境下的社區居家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