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梁素海Google空照圖 五原縣自古就是邊疆要塞,史冊典籍中留下無數戰爭詩篇,今天的五原已成為「葵花之鄉」 110國道在五原縣城轉北行約十餘公里可到「烏梁素海」 烏梁素海位於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譽 烏梁素海綠蔭綽綽,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藍天與碧波交相輝映,使烏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見美 烏梁素海湖面萬頃空明,波光浩渺 由於希望在天黑前趕到呼和浩特,故一路飆馳未停,中午僅以乾糧果腹。越野車隨110國道到達內蒙古河套地區的五原縣加油(3.44元/公升),在中學歷史課本裡,多次提到五原,蓋五原縣自古就是邊疆要塞,史冊典籍中留下無數戰爭詩篇,史載三國名將呂布就是五原人。今天的五原已成為「葵花之鄉」,遍植向日葵,以優質高産的油葵、花葵及葵花子加工與大陸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場聞名。 110國道在五原縣城轉北行約十餘公里可到「烏梁素海」,烏梁素海位於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是由黃河改道、山洪和河套灌區退水彙集而形成的河跡湖,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譽。「烏梁素」是蒙古語,意爲「楊樹湖」,此地原是生長楊樹的低窪地,如今湖面萬頃空明,波光浩渺,綠蔭綽綽,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藍天與碧波交相輝映,使烏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見美。 烏梁素海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爲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還以塞外獨特的江南水色而成爲著名的旅遊景點。烏梁素海湖水補給主要靠巴彥淖爾市河套灌區數百公里灌溉及排水乾渠的尾水,部分湖水經退水渠再注入黃河,起著調節湖面水位的作用。有詩特別詠嘆烏梁素海美景:「蘆葦向我們招手,海風給我們輕拂,海鳥爲我們鳴唱……」。「浩瀚紅柳海,水明蘆葦青;魚歡掀銀浪,鳥悅忘返程。」 由於濕地生態系統對維護周邊地區生態平衡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烏梁素海是地球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因此2002年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目前湖區南北長35至40公里,東西寬5至10公里,面積為280平方公里,是內蒙古第二大淡水湖。內有各種鳥類180多種600多萬隻,尤其珍稀的疣鼻天鵝、大天鵝、斑嘴鵜鶘等,每年3—10月有600多隻在此棲息繁衍。 是的,烏梁素海最舉足輕重是在生態效益上。烏梁素海是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接納了河套地區90%以上的農田排水,經過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後,排入黃河,起到改變水質、調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區鹽鹼化的作用,也減少農田排水對黃河水質的影響。同時它又是個滯洪區,保護周邊群衆生命財産的安全,可以說是「八百里河套繫於它一身」。不過,如今這裏已建起旅遊大樓、湖島歐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並配備了摩托艇和客輪等破壞生態的旅遊設施。 烏梁素海,古時是黃河的一部分,現在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我雖然未下車,但繞湖南岸而行,仍可感受湖中銀光朗映,水天一色的遼闊;特別是湖畔蘆葦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幾乎只見蘆葦不見湖水,隨處一站,都可以聽見蘆葦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巨響,仿佛驚濤駭浪聲。空氣中彌漫著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蘆葦的香味,也帶有湖水的涼意。 110國道烏拉山收費站 大青山屬於陰山山脈的主幹,是中國古老地塊之一,中生代末期升起爲山,因此陰山北麓有明顯斷層 越野車停在110國道「大青山」旁 從包頭西上呼包高速 110國道在離開烏拉特前旗後,在車左或車前就不時可看到青悠悠的「大青山」景觀。大青山屬於陰山山脈的主幹,是中國古老地塊之一,中生代末期升起爲山,因此陰山北麓有明顯斷層。陰山山脈是古老的斷塊山,由狼山和大青山組成,連綿1200多公里,南北寬50~100公里,南坡山勢陡峭,北坡較為平緩,是黃河流域的北部界線。把內蒙古分爲兩部分,北爲內蒙古高原,南爲鄂爾多斯高原。 來到內蒙古自然要先對它的地形概略瞭解,內蒙古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一片黃沙滾滾,或戈壁鹼灘一望無際;事實上它的地形以高原爲主,平均海拔1000公尺,起伏緩和。在陰山東西兩端,分別有大興安嶺和賀蘭山,陰山南麓由於地殼斷陷,相對高差達1000公尺,黃河及其支流於此蜿蜒流動,受陰山阻絕,轉而東走,沖積形成著名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有「塞上天府」之稱。 陰山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濕氣。因此,陰山南麓的雨水較為充沛,適宜發展農業,南北氣候差異顯著,是草原與荒漠草原的分界線。位在呼和浩特市北的武川縣就表現這種南高北低的山地地形,在前烏蘭不浪村大青山南緣的山頂上,一邊是高山大谷,另一邊卻可俯瞰河套平原。而在高山之上,大致平坦,農民利用有限的山地種植油菜等作物,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陰山蒙古語名字為「達蘭喀喇」,意思為「七十個黑山頭」;陰山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非常悠久,是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山脈間寬谷多為南北交往的通途,例如位於呼和浩特西北的古途「白道」,古人以其路口千餘公尺土色灰白,故名。古今有許多著名詩句描寫此山,如唐代詩人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名句等,都如實地描寫了歷史時期陰山的風光和人類活動。 從呼包高速遠眺鋼城-包頭 從呼包高速向東續駛,左側山區仍為斑斑駁駁的大青山區,展示著極爲古老的地貌連綿不盡的山巒 大青山區原是一片林海,但由於長期砍伐,如今綠樹已不多見,如今只見短草遍地連天,頗爲單調 呼包高速呼和浩特收費站 呼和浩特平原屬前套平原,包頭屬後套平原。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工業城市,著名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又稱「草原鋼都」。包頭是內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輕化而來,原意是「有鹿的地方」,因此包頭又有「鹿城」之稱。歷史上的包頭是塞外重要的水旱碼頭和皮毛、糧食集散地。它面臨黃河,北倚大青山,是北方少數民族遊牧之地。目前包頭與馬鞍山、武漢並列為大陸三大鋼鐵基地。 從包頭到呼和浩特有呼包高速相通,距離約130km,過路費55元。從呼包高速向東續駛,經後營子,左側山區仍為斑斑駁駁的大青山區,展示著極爲古老的地貌連綿不盡的山巒。大青山區原是一片林海,但由於長期砍伐,如今綠樹已不多見,如今只見短草遍地連天,頗爲單調。唯有五當溝河谷坡地上,偶而看到一些作物,這樣的地形,難怪當年並沒給「度陰山」的胡馬造成什麽阻礙。 沿呼包高速公路東行,從沙爾沁開始就可以看到一塊塊的葡萄園和蕃茄圃,可見其富庶景象。到達呼和浩特約下午七點多,正是夕陽西下之時,先安排住宿三星級「金輝酒店」,一晚280元並不便宜,晚餐想吃蒙古特色餐,酒店前臺介紹對面的「昭君大酒店」蒙古包風味餐很有名,到達現場後才發現雖然是我想像的蒙古包,但都是一桌桌預訂,據我觀察應該都是旅行團,我一個人根本找不到位。 透過當地的士師傅指點,我到賽馬場的「蒙古大營」,賽馬場是亞洲目前最大的賽馬場之一,爲迎接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運動會而建,坐落在呼和浩特北郊。主席臺爲3座圓屋頂建築,形似蒙古包,屋頂塗天藍色彩紋。自治區的馬術隊經常在這裏訓練和表演,表演乘馬斬劈、馬上技巧、乘馬混合障礙、馬球比賽等,這裏還經常舉行大型馬術比賽和群衆集會,可惜我這趟無緣相見甚為可惜。 原本想體味蒙古包內用餐的感覺,結果蒙古包都已經是水泥包了,完全的商業化,少了塞外感覺;也給了我靈感,改天在江南也開個蒙古餐廳,也用水泥蓋間蒙古包就得了。我在水泥包內點的蒙古風味餐,包含「涼拌沙蔥」、「白糖奶油拌炒小米」,那小碟白糖、奶油各要三元,炒小米六元;來蒙古「烤全羊」是要品嘗的,但我一個人連根腿都吃不下,只好點兩根「烤羊骨」意思意思,一支八元。 別看叫「烤羊骨」,上面帶的烤肉我一個人已經吃不下了。還點了條「烤色楞河魚」三十幾元,不過是每條河裏都有的鯉魚吧了!這一頓吃了89元奢侈至極,也是一路行來最放縱的一次。 「昭君大酒店」蒙古包風味餐廳 「蒙古大營」的水泥包 「蒙古大營」等待進入餐廳表演歌舞的名伶 更多相片請點閱(寧夏銀川至內蒙古呼和浩特間風光) 背景音樂-出塞曲 張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