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Google空照圖 石中高速公路是大陸國道主幹線東北地區的丹東-北京-拉薩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石嘴山市西依莽莽賀蘭山,山中有要口十多處,位置險要,歷史上爲兵家必爭之地 石嘴山市地處歐亞大陸內陸,屬中溫帶乾旱地區 黃河水不僅灌溉農田,而且是工業用水的源泉 放眼四處荒涼不堪,不禁感慨時光流轉,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D8(8.19)銀川-石嘴山-烏海-包頭-呼和浩特 一早七點半就出發,走石(嘴山)中(寧)高速公路的銀川-平羅段,在賀蘭加油205元(當時油價是3.46元/公升)。石中高速公路是大陸國道主幹線東北地區的丹東-北京-拉薩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寧夏部分,將經濟較發達的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三個地級市緊密的連接起來。不過高速公路目前僅通車到石嘴山區,總共95km的路程,過路費人民幣27元,可謂相當的便宜。 臺灣人可能不熟悉石嘴山市,甚至沒聽過這個地名;因為我們讀的中國地理中,較少介紹這個新興城市。石嘴山市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接壤,東瀕黃河與鄂托克旗相望,西跨賀蘭山與阿拉善盟毗鄰,南與賀蘭縣相連。石嘴山市區瀕臨黃河,河兩岸石崖對峙,河水過之「似口噴水」,故取名「石口子」,後又轉稱爲「石嘴子」,並逐漸演變爲現在的「石嘴山」。 依資料所述,春秋戰國時期,石嘴山地區爲羌、戎族居地。秦、漢中國大一統後設北地都、郡,其後歷朝歷代多設屬縣。北宋末年(西元1033年),黨項族李元昊雄據一方,創建西夏國,此地自爲西夏屬地。明、清時代設平羅縣;1941年,民國政府將平羅縣北部八個鄉鎮,劃出設立惠農縣,石嘴山那時只是惠農縣的一個小集鎮。196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設立石嘴山市以迄於今。 石嘴山市地處歐亞大陸內陸,屬中溫帶乾旱地區。雖有東南季風,但因重山阻隔,進入該市已成餘澤;而西北來的蒙古高原高壓乾冷氣流,自賀蘭山鄂爾多斯高原長驅直入,形成強烈的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風沙較多,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因於氣候的影響,這裏的植物種類較之內地少且不易生存,主要有雲杉、油松、山楊、白樺、山榆、蒙古扁桃、沙冬青、駱駝刺等喬灌草木。 石嘴山市西依莽莽賀蘭山,山中有要口十多處,位置險要,歷史上爲兵家必爭之地,在軍事上有重要的地位。賀蘭山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標誌,著名的宋詞《滿江紅》(疑為後人偽托岳飛所作),就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詞句。流風所及,賀蘭山總給人剽悍的意境,其實賀蘭山相當溫柔美麗;自古以來,各民族就在這裡生存繁衍,留下不少史前文化、遊牧文化、農耕文化遺產。如舊石器時代的賀蘭山岩畫,西夏時期的拜寺口雙塔等文化遺跡等。 賀蘭山(蒙古語:Alaša aɣula),古時有多種稱謂,如阿拉善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交界,為南北走向,南北綿延25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共有46座大小山峰,72道要隘,平均海拔在2000公尺以上,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名字源於蒙古族人的習慣,他們在賀蘭山巔的最高處,用石頭堆起的一個「敖包」,並在此處祭神,所以稱為「疙瘩」。據說,登上其主峰,向東眺望,乃是一望無際的大小平原;向西俯瞰,大漠風光則一覽無餘。 賀蘭山又因其山勢雄偉,好像群馬奔騰,故名「賀蘭山」。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蒙古語中的駿馬並不是「賀蘭」的意思。「賀蘭」一詞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晉書北狄匈奴傳》,書中記載在十九種內遷的匈奴部落中,有一個叫「賀賴部」。《資治通簽》註解稱「蘭、賴語轉耳」,因此賀蘭是賀賴的音轉,既是族名,也是姓氏。大概因為賀賴部的人居住在如今的賀蘭山一來,所以山才被稱作「賀蘭山」。 賀蘭山是地理和氣候的重要分界。賀蘭山地處溫帶草原區與荒漠草原的分界線,是中國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賀蘭山被毛烏蘇,烏蘭布和,騰格里三大沙漠包圍,濕潤的海洋氣流很難對賀蘭山產生大的影響,而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在賀蘭山地區活動頻繁。因此,賀蘭山區終年乾旱少雨,植被垂直分佈非常明顯,有草原、荒漠、針葉林、疏林草原,還有各種灌叢、草甸和落葉闊葉林。 賀蘭山蘊藏豐富礦藏,最主要就是煤礦,使得石嘴山市境內煤田處處 「太西烏金」有「煤王」之稱,既是冶金工業和民用的上好燃料,也是化工生産的優質原料 黃河水流經之處不僅有湖泊、蘆葦,還有沙山、蘆葦、飛鳥有機結合 越野車走在國道上,遠方是綠葦、藍天、黃沙、碧波、禽鳥,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黃河流經的這個地方,生機盎然,蔥蔥郁鬱 路途好像沒有盡頭,翻完一個沙地,迎面又是一個 沙海和綠洲相連,景色壯觀異常 賀蘭山蘊藏豐富礦藏,最主要就是煤礦,使得石嘴山市境內煤田處處。「太西烏金」馳名中外,有「煤王」之稱,既是冶金工業和民用的上好燃料,也是化工生産的優質原料。是以越野車進入市區之後,天空中就迷濛著黑鴉鴉的空氣,就連建築物也顯得髒兮兮的;這種情況,在其後進入內蒙古、山西省境也大同小異,都是因開發煤礦所致;國道上也處處是運煤大卡車,車輛既笨重且超長超寬,再加上來往重車輾壓的因素,路況顛簸難行。 石嘴山市南部爲農業區,九曲黃河由賀蘭縣奔瀉入境,流經平羅、陶樂至石嘴山區的渡口出境而入內蒙古。黃河水不僅灌溉農田,而且是工業用水的源泉;流經之處不僅有湖泊、蘆葦,還有沙山、蘆葦、飛鳥有機結合。經過的時候,河畔的蘆葦已經密密麻麻地長成一叢叢的,在葦蕩深處,在一團團綠葦的包圍之中,不時有大片早已枯黃但長得很高的蘆葦叢,那裏面棲居著以萬計的禽鳥。 越野車走在國道上,遠方是一線金黃的沙丘,綠葦、藍天、黃沙、碧波、禽鳥,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而清新的畫面。其實,就在一千多年前,黃河流經的這個地方,還曾經生機盎然,蔥蔥郁鬱;如今放眼四處卻荒涼不堪,不禁感慨時光流轉,生態環境遭受破壞,使得曾經的輝煌,如今灰飛煙滅。人類的貪婪自私,只是一步步把自己逼向更狹小的城市空間,作繭自縛。 第一次駕車進入沙漠地區的感覺很新鮮,呼吸中不僅有熱騰騰的灼燙感,還會有沙子獨特的味道。邊開著越野車望向遠處沙漠,沙海茫茫、金濤起伏,沙浪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姿態滾滾而來,到這裡卻戛然而止;來到近處,不僅是城鎮,更還有向日葵田。如此集沙與水於一體的絕景,美得震撼,美得恣意-一邊是黃河濤濤,另一邊卻是沙山陡峭,沙海和綠洲相連,景色壯觀異常。 在沙漠裏,周圍特別安靜。但是路途卻好像沒有盡頭,翻完一個沙地,迎面又是一個;偶爾遇到車隊,或者一些羊群,都讓我興奮不已,一切都好像全是靜止的。 更多相片請點閱(寧夏銀川至內蒙古呼和浩特間風光) 背景音樂-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