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位於河南省北部,中國七大古都(殷商、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之一。上古三皇五帝時代,顓頊、帝嚳在安陽境內建都;西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遷都于殷(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稱大邑商、商邑),安陽遂為殷商國都;殷商王朝在此共8代12王,歷254年。西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率諸侯之師,與商紂王戰於牧野,紂王兵敗自焚,殷亡,此地淪為廢墟。 殷墟博物苑導覽圖 殷墟博物苑門前的假古文發現地石揭 博物苑大門,是仿甲骨文「門」字的寫法而建 草坪、垂柳和一些不知名的樹,使得整個苑區看去青翠欲滴 殷墟以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聞名。「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不但結束倉頡造字的神話,也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於世。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2006年7月13日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安陽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殷墟的發掘,從1928年開始至1937年間曾進行15次,1950年後又繼續發掘。在「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名居榜首。目前所探明的殷墟長寬各約6公里,總體佈局以小屯村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佈,包括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商城遺址、後岡遺址以及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手工作坊等。 越野車停在博物苑外停車場,陽光燦爛。購票進入博物苑大門,是仿甲骨文「門」字的寫法而建-這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為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玦,顯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邁進紅色木製框架的大門,通道是鴿卵石鋪成,顆顆渾圓石子陽光下放射出淡淡光暈,人踩上去感覺特別的舒服。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最大的一件青銅器國寶 草坪、垂柳和一些不知名的樹,使得整個苑區看去青翠欲滴。草坪上是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那個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的時代,這裏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是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二個原因。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公尺,長1.10公尺,寬0.78公尺,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最大的一件青銅器國寶。 走近大方鼎,四周空氣讓人感覺霎時凝止,像穿越時空般來到沉睡3千多年的商代,一個被歲月和黃土埋沒的古代帝國,就真實湧現到身邊。鼎最原始的作用只是煮肉用的鍋,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演變成權力的象徵。資料記載,司母戊大方鼎從煉銅澆鑄,從製模到拆範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比例基本相同,可以想像當時治煉技術的高超。 殷墟博物館 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宗廟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 三千多年前的「三通頭」水管 中柱旋龍盂 龍角人面青銅燈 龍首車轅飾 青銅容器 石鶚 從綠草如茵的甬路走過,周圍景致很好,別是一種柔婉的調子。殷墟博物館入口設計如同屏風畫面,圖案是安陽殷墟博物館取自出土青銅器銘文中「子」字的徽標。「子」形如「小子」,頗具動感,像個舞動的小人向遊人招手歡迎。進入博物館內部,意外是一個方正的庭院;庭院正中有一方波光蕩漾池水,十餘尾紅錦鯉悠然遊動,隱約可見一片黑色龜甲,甲上是古老甲骨文銘刻的「日在林中初入暮,風來水上自成文」詩句。在這古老都城的遺址,因了這錦鯉多了份神秘的靈氣。 首先來到大邑商廳,這裏展示一個三千年前的繁華都邑,看到許多當時的生活用品,有建築用的柱礎石、陶水管等,其中一件「三通」水管和現代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引起遊人駐足嗟嘆。展廳右側一個特大型展櫃中,陳列有數十件商代日用陶器,表現的是商人的日常生活。最有特色是館內的聲控視頻,只要有人走近,就會出現一個商代男性陶塑人頭像,操著一口河南話向參觀者介紹自己。 走進青銅廳,更是為殷商文明的精髓叫絕,殷墟是中國境內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的遺址,包括容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等。部分青銅器,特別是容器,除實用功能外,還作為禮器使用。各類器物或莊重大方或小巧精緻或裝飾精美,代表了中國青銅時代鼎盛時期的水準。那些酒具各個造型奇特,上面的花紋精細美觀,可以想見,3000年前的古人已經有如此的鑄造水準,真正讓人嘆為觀止。 大邑商廳還展出商代蒸煮人頭的器皿,商人戰勝敵對部族後,有將敵方首領的頭放在青銅容器中蒸煮的風俗。1984年和1999年,殷墟王陵區和劉家莊分別發現1件盛有人頭的青銅甗,「甗」是一種蒸煮器,分上下兩層,中間用帶孔箅子隔開,使用時將下層水煮沸,蒸汽上升,上層食物被蒸熟。解說員介紹,這裏的頭骨有蒙古族人、高加索人、黑人甚至有些小頭人,可見當時殷商征服地域的廣泛。 位於地下的博物館,人不多,很安靜;解說員是位年輕的女孩,她的聲音壓得很低,唯恐驚擾古人一般。解說途中,她不止一次重複-「這是複製品,真品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真品被選送北京,這是出土時候的照片」;基於上世紀初中國的戰亂不斷,流失大量歷史文物,是以目前位於殷墟宮殿宗廟區內展示的出土文物,均為發掘器物的複製品,真品存放到「國家博物館」是可理解的措施。 殷墟都城 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是商朝的都城 殷墟建築高大繁複並互相連屬,整體院落左右對稱,多重有序 1928年以來,考古人員先後發現宮殿、宗廟等建築基址80餘座 殷墟遺址分為可移動遺址和不可移動遺址,甲組基址就屬於不可移動遺址 殷墟建築開創了中國傳統廳堂建築規制的典範,總體風格為歷代所沿襲 甲六基址 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是商朝的都城,1928年以來,考古人員先後發現宮殿、宗廟等建築基址80餘座。博物苑展示的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宗廟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版牆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簷,房架多以木柱支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殷墟建築高大繁複並互相連屬,整體院落左右對稱,多重有序,開創了中國傳統廳堂建築規制的典範,總體風格為歷代所沿襲。在宮殿宗廟遺址的西、南兩面,有一條人工挖掘而成的防禦濠溝,南北長1.1公里,東西長0.65公里,寬10至20公尺,深公尺至10公尺。壕溝東、北兩端與洹河河曲連通,將宮殿宗廟環抱其中,構成嚴密的防洪、防禦體系,起到類似宮城的作用。 殷墟遺址分為可移動遺址和不可移動遺址,沿途看到的甲組基址,就屬於不可移動遺址。遠遠看過去,好像地上覆蓋很多玻璃罩,玻璃罩下都是人或者牲畜的屍骨。商朝人蓋房子的時候,有在地基下埋葬人或牲畜屍骨的習俗,他們認為這有種保佑後代的吉祥意義。但那些人或牲畜是在生前還是生後被埋葬的的,就不得而知;這樣的基址在整個殷墟內一共有四個。 更多相片請點閱(河南安陽殷墟) 背景音樂-封神 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