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你都得」的醜陋思想 賽德克—輔仁媒體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6/03/24/129779/%E3%80%8C%E6%88%91%E5%BE%97%E4%BD%A0%E9%83%BD%E5%BE%97%E3%80%8D%E7%9A%84%E9%86%9C%E9%99%8B%E6%80%9D%E6%83%B3/ 【此乃為駁論文章】 常言道︰「人到難處莫加言,馬到險處莫揚鞭。」香港青少年輕生問題引起社會一連串的風波,有人道出是教育制度的失敗,亦有人指出香港社會民生所致。然而香港網絡上出現一股鼓勵的風潮及批評的文化,筆者堅信「我得你都得」的鼓舞言論並非醜陋,正邪與否全在於解話人的心靈。 梁啟超曾說:「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兩個人都處境相同,但兩者的心態可以南轅北轍,這就是觀點與角度的差別。正如政府宣傳片中的鼓勵言論,有人可以視作正面,亦有人可以視作負面,猶如錢鐘書《談教訓》一文提及「世界上是非善惡邪正等等分別,有時候也不過是人我的差異。」社會福利署所宣傳的意思理應是期望香港青年人勇敢站起來,並非閣下所言的「我斷手斷腳都未死,幾時輪到你?」及「強調人際競爭」的想法。 學習成功人士的德行素來是中國人的文化及全球的普世價值。古中國孔子、孟子鼓勵君主效先王之道,學習堯舜時代的德行,推行仁政,今中國社會各界鼓勵世人學習杏林子讀書抗病,樂觀態度的精神。古西方學者推崇蘇格拉底捨生取義,追求智慧的心態,今西方生命勇士力克胡哲以自身的經歷鼓勵青少年逆風而行,勇抗生命的困難。世間所有聖賢名人都以自身經歷鼓勵人民學習他們的德行及生命的價值觀,確有一種「我得你都得」的元素在內,有沒有「我斷手斷腳都未死,幾時輪到你?」的負面思想,筆者不敢苟同,相信這些生命勇士如杏林子、力克胡哲及乙武洋匡鼓勵青少年時,只是抱著生命充滿陽光的態度勸導人民,並沒有比較悽慘之意。 力克胡哲《人生不設限》一書中提及的內容並不以自身缺憾以彰顯別人的幸運,而是細說生命裡會遇到的種種美好以鼓勵讀者生命不止於此。閣下所言「黎啦,我慘過你架,踩住我上啦,將你嘅成功建築喺我嘅失敗之上啦」確有偏頗。誠然,「鬥慘」文化確確實實在香港社會出現,在上一代長輩的口中屢見不鮮,例如以過往的經歷諷刺年青人為「廢青」等等,此類想法筆者非常同意社會是需要改正。以自身經歷批判別人的成就必然是錯誤的,但以自身經歷鼓勵別人正面思考,確不應被批評為閣下所言的「醜陋思想」。 筆者絕對同意人生不應以比賽作為比喻,人生理應是一趟山川漫遊,細看那花朵,細看那葉片。美國總統林肯曾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認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香港社會確不應該將自身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的人生上,毀掉不少無辜小孩的將來,毀掉不少未曾萌生的夢想,毀掉不少人生路途上的美好光景。 然而,縱觀該段宣傳片所帶出的價值仍然是正面,無奈受社會各界討論如何正確鼓勵別人的風潮所影響,筆者只望為謝寧、胡兆康及楊小芳三位衝破逆境之人抱打不平,堅信他們三人的鼓勵言論是正面思想,應受社會所推崇,亦非加以批評為渲染醜陋思想。 「人到難處莫加言,馬到險處莫揚鞭。」在現今社會似乎不合時宜,社會各界理應互相鼓勵,互相扶助,以正面的態度和思想協助年輕人度過難關,便是香港社會公民的責任。 「我得你都得」的醜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