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卓越的創新都是由三大因素合力產生的結果:有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促成解決方案的科技和有利可圖的業務模式。 廣告 中國正大力投資於科研開發,希望借科技突破推動創新。中國的新增專利數處於全球領先水平,科研論文發表數量也有了顯著增長。 然而,各行各業很難看到基礎科研與技術的突破。此外,在基礎科學十分重要的領域,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中國在基礎科研與技術成果轉化方面依然實力較弱,發展困難重重。 造成這一困境至少有四個根本原因: 首先,重視程度不一。中國對科研的投入達到約2000億美元,但只有5%用於“基礎科研”,而實現產業的重大突破基本都來自於基礎科研。在以色列、韓國、美國等國家,基礎科研占總體研發投入的比例可達15%以上。 其次,即便是最優秀的科研成果,也需要有將科技轉化為商業價值定位的能力,才能最終走向市場。中國的這一“軟能力”仍然很不成熟。 第三,繁瑣的監管規定會大幅降低醫藥科研成果轉化速度。例如,某些新藥類別的試驗審批程序最長可達21個月,而許多西方國家審批同類藥物試驗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時間。 第四,中國人才缺口極大。依然缺少真正有經驗的科學家,也很難吸引海外人才回國。 有些人可能會將高鐵和風電等成功案例視為中國創新的證明,但這些多為技術轉移,或是成功應用了外方開發的工程技術解決方案。 飛秒激光手術的過程也極其先進,通過飛秒激光在角膜內注入極微細的激光氣泡並掃描製作微透鏡,此手術可矯正1000度以下的近視和500度以下的散光,能讓患者擺脫眼鏡的煩惱。 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產生工程技術突破。盡管中國工程師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通常最擅長從事各類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已為人熟知的領域。此類人才可以產生創新,然而有限的人才如果長期專注於工程的“技巧”,創新進展就會放緩。 這也大致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汽車制造商在車型平台開發、發動機技術和其他複雜系統技術始終高度依賴合資外方夥伴。我們可能還要等很多年才能看到中國企業完全自主開發的汽車。 未來重大創新突破將來自何處? 為什麼是醫療健康? 中國具備科研實力。 落戶北京的生物醫藥公司百濟神州表明中國企業同樣能在科研創新方面取得出色成績。該公司利用速度優勢,專注於准確定位,最近18個月裏已有四種抗癌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藥物開發通常要經過臨床前試驗,其中包括動物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就再進入臨床試驗。 建議適齡的女性接種疫苗,還可以配合定期的柏氏抹片檢查,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態,以達到全面防禦子宮頸癌。 許多藥物在臨床階段宣告失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百濟神州打造了專屬試驗模型。百濟神州建立了自己的人類癌症樣本庫,能夠在臨床前研究階段模擬人體試驗。此舉提高了臨床研究成功率,提升了藥物開發工作的時間效率。 中國推動創新的另一個領域是基因測序。總部位於深圳的生物技術公司華大科技擁有2000多名博士,同時借助於中國龐大的人口獲取基因數據。華大認為基因測序應當更多地依靠計算能力和數據挖掘,而非一味在實驗室中尋找突破。華大目前掌握著全世界50%的基因測序能力——超過任何一家科研機構。 在美國的生物科技企業中,資深科研人員往往會擔任管理職務(因此遠離科研一線),而中國此類企業目前發展水平仍相對較低,所以資深科研人員反而會參與研究工作。本應負責管理大型實驗室,在中國卻埋頭做實驗,具體科研過程中的創新也由此而來。 中國醫療保健行業仍有難題需要解決。 醫療保健行業正在為一些重大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隨著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汙染等環境問題加重,肥胖、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病率只會一路上升。中國慢性病問題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 醫療服務交付是一個問題繁多、亟需創新的領域。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搜索引擎百度已經意識到改善醫療服務交付的需求。“百度醫生”應用程序可以根據病人描述的症狀推薦周邊地區最好的醫生。該應用還可以讓病人與醫生預約就診時間。“百度醫生”推出半年後擴張到6個省份,覆蓋人口達3.4億。 最卓越的創新都是由三大因素合力產生的結果:有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促成解決方案的科技和有利可圖的業務模式。盡管到目前為止,高科技、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一直是創新的熱門行業,但我們相信,未來改變中國與世界的創新很有可能來自醫療保健。 文章轉自: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808/t20180821_17750977.htm